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怎樣才能不帶“情緒”地去教子?

父母的情緒對於孩子來說意義重大。 媽媽的性格與脾氣, 還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 越小的孩子越不瞭解成人, 容易將所有的錯歸咎在自己身上, 而且會想:“爸媽不愛我了”。 每當這種時候, 寶爸寶媽應該怎梳理突如其來的情緒化呢?別急, 答案就在下面。

有時候作為父母難免對屢教不改的孩子大動肝火, 有時候孩子吵鬧不已我們忍不住給他一點顏色瞧瞧。 每當這種時候, 寶爸寶媽應該怎梳理突如其來的情緒化呢?

1、首先你要跟自己和好

父母在意識到自己管教失控後的第一個念頭通常是“自責”。

Advertisiment
看著孩子受驚嚇唯唯諾諾的樣子, 衝動過後的父母又懊悔又心酸, 很多家長在“風暴”過後, 都忍不住用盡方式去彌補、修復親子關係。 父母往往一心一意“哄”孩子, 很少反思, 瞭解自己, 以至於下次同樣被衝動的情緒衝昏頭腦, 陷入惡性循環。 因此家長要以“學到經驗”的心態原諒自己, 跟自己和好, 之後才可能用放鬆的心情與建設性的方式, 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2、反思當時的情緒狀態

首先, 學會休息, 不要讓自己太疲憊。 疲憊會讓自己的心神渙散, 所以, 要爭取吃好喝好睡好, 這樣父母才有精力擠出時間來反思自己。 父母先反思當時管教失控的原因是什麼?自己是因為當時因為某件煩心事心情很差?是因為身體不舒服?還是因為一再說教很多次都沒用,

Advertisiment
覺得自己失去耐性了?父母慢慢想想清楚後, 再去計畫該如何和孩子重修舊好。

3、重新整理思緒

如果父母已經找到自己發脾氣的原因, 接下來就是要重新思索自己想要什麼, 以及可能的解決辦法。 例如:發現自己特別在意孩子頂嘴, 是因為孩子講話的態度令人不舒服?還是自己不容許孩子有個人想法?我想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父母兩個人可以一起交流, 分析, 幫助自己就是在愛護孩子和家庭。

4、安定自己

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父母不妨採用冷處理方式, 比如你發現自己將要爆發時, 先離開現場冷靜一下, 或者喝杯水, 給自己緩衝的時間。 避免壞情緒猶如脫韁之馬,

Advertisiment
橫衝直撞。 在短暫的休息時間, 你也可以在心中默念“冷靜冷靜”整理一下情緒。 當自己安定下來的時候才可以想清楚、看明白究竟是發生了什麼。

當你已經順利地找到自己情緒失控的原因, 並且已經對下次同類事件準備好預案, 那麼接下來就是要思考如何跟孩子和好。

跟孩子和好的六個步驟:

1、向孩子坦誠你的錯誤。

其實, 只要我們示弱, 孩子很容易原諒我們的。 家長不妨蹲下來跟孩子解釋剛才自己為什麼發脾氣了, 請求他原諒自己的一時衝動, 讓他知道你的情緒已經平復了而且無論如何你都是愛他的。 比如:“媽媽很抱歉, 剛剛有沒有嚇到你?現在心情還好嗎?”鼓勵孩子將心裡的感受說出來, 以防憋在心裡留下陰影。

Advertisiment

2、讓孩子知道你學到的經驗。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往往只是很籠統地罵孩子“你怎麼這麼不聽話!”然後孩子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 所以在求原諒的時候, 不妨跟孩子解釋你這次反思學到的經驗:“媽媽再怎麼生氣、傷心, 也不應該那樣說話。 如果媽媽下次說:"我很生氣, 因為你跟我說你要上床去睡覺, 卻還在玩玩具, 我有受騙的感覺。 "這樣講, 你會不會瞭解呢?”這樣孩子下次便更容易懂得你的意思。

3、問問他, 你想媽媽下次怎麼辦。

孩子喜歡受到尊重的感覺。 當孩子確實屢教不聽, 而你對此又很生氣的話, 你不妨主動出擊, 保證自己下次不再隨便發脾氣, 但是相同的錯誤再次發生, 孩子想媽媽怎麼做。 “當媽媽很生氣時,

Advertisiment
如果以這件事來說, 你希望媽媽怎麼說, 你才會瞭解呢?”“下次發生同樣的事情, 你不想媽媽發脾氣, 你要怎麼做呢?”

4、下次讓孩子主動提醒你。

經過這次事件你可以和寶寶來個小約定, “下次媽媽再發脾氣的時候, 你主動提醒媽媽‘不要生氣’, 好不好?”這樣的方法既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避免發生傷害事件, 又能讓孩子意識到媽媽會生氣, 自己是不是也做錯事了。

5、回到事情原點, 就事論事。

孩子對於你剛才的情緒失控表示理解了, 但為了避免同樣的應激事件再次發生, 家長就應該針對這件事, 好好給他上上教育課, 提醒孩子下次不要再犯錯了。 比如:“剛剛媽媽叫你吃飯收玩具時, 你說的跟做的不一樣。 如果再一次, 你可以怎麼做, 不會讓媽媽覺得你在騙我。”然後討論這件事可以怎麼解決,孩子也就懂得下次該怎樣做得更好了。

6、謝謝孩子的原諒。

不會讓媽媽覺得你在騙我。”然後討論這件事可以怎麼解決,孩子也就懂得下次該怎樣做得更好了。

6、謝謝孩子的原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