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同樣重要的。 如果寶寶有什麼小病小痛, 爸爸媽媽們只要通過藥物或者帶寶寶看醫生就可治療。 不過要是寶寶心理上有什麼“小病小痛”, 那就不那麼好處理。 許多人認為寶寶還小, 心理上鬧點小矛盾沒什麼大不了。 可是這些家長錯了, 寶寶的心理健康同樣重要, 不健康的心理會嚴重影響寶寶的身心發育成長, 爸爸媽媽有義務充當寶寶的“心理保健醫生”, 給寶寶解決這些心理問題。
寶寶有心理問題, 爸媽該怎麼做?
一, 要關愛, 而非溺愛。
母愛的溫暖是首要的因素, 如護理、哺乳時母親的微笑面孔、愛☆禁☆撫動作、親切的語言,
Advertisiment
忌嬌慣溺愛開口不離“好”, 吃飯任其要, 穿衣任其挑, 會養成兒童任性的性格。 父親“愛子——溺子——誤子”, 這往往是現實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也不可袒護縱容。 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當眾做錯了事, 家長明知不對, 卻以種種理由加以庇護和掩蓋, 其結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確對待缺點和錯誤。
Advertisiment
二, 與寶寶保持交流。
保持父母與孩子有效不間斷的對話, 保證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幽默風趣的對話、戲謔)。 鼓勵你的孩子在家中談論學校的生活、談論他的友誼。 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觀察者。 解答所問或滿足合理要求時應親切耐心, 循循善誘, 使孩子生活在輕鬆、愉快、親切的環境中, 對其語言、思維、想像力以及性格的正常發育非常重要。
保證每天有一小段時間讓你的孩子與同伴玩耍遊戲。 當你看見別人的孩子不公正地利用你的孩子時, 可以巧妙地介入其間。
定期與老師交流。 必要時約見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