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應注意對兒童說話能力的培養

一次對三年級學生進行說話能力的訓練, 要求他們各講一個故事, 結果多數同學出現了內容迷信、庸俗, 語言上方言濃、句子囉嗦等問題。 經瞭解, 其原因主要是從家長那裡傳授來的。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 兒童隨著獨立行走, 發展了言語交際能力, 自由活動範圍擴大, 資訊來源大量增加, 許多新鮮事物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在這個關鍵時期, 除受年齡和生理發展的影響外, 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教育在兒童身心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在農村中, 由於口頭文學、民間故事帶有許多迷信、庸俗色彩。 而家長又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

Advertisiment
經過耳濡目染, 言傳身教, 潛移默化, 使兒童受到了一些不健康的文學故事及濃重的鄉音土話的影響。 兒童缺乏知識經驗, 辨別是非真假的能力差, 他們容易輕信, 又富有好奇心, 善於模仿。 因此, 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 向兒童傳授健康向上的思想內容, 訓練講普通話, 吐字要清楚。 隨著兒童記憶力的持久性和準確性的發展, 使他們對感興趣的事物, 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發展最關鍵的時期。 兒童的發展潛力很大, 模仿能力強, 容易受別人影響。 除了學校教育外, 更應該注意家庭教育對兒童說話能力的培養, 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