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呢?

孩子進步的強大驅動力

開大孩子自信的窗戶

自信, 是孩子進步的強大內在驅動力。 孩子學業的暫時落後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精神的垮塌和自信心的喪失。 當孩子認為自己一無所用時, 就會走向自暴自棄, 那便是教育的失敗。 只要孩子保持著自信, 就是希望, 就有進步的立足點。 那麼, 家長該怎樣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要發現並開啟孩子自信的“窗戶”

古詩雲:“天生我材必有用。 ”事實上, 人的才能是各種各樣的, 很少有“全才”, 更多的是“專才”、“偏才”。 有人善於學習, 有人善於組織, 有人善於文體, 有人善於手藝和書畫。

Advertisiment
在學習上, 有人擅長形象思維, 有人擅長抽象思維;有人擅長計算, 有人擅長語言。 西諺說:“上帝為你關上了一道門時, 必然為你打開一扇窗。 ”對於孩子, 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要求他們門門學科拔尖、總分領先。 當今社會不只需要科學家和學者, 還需要企業家、工人、農民、商人……我們何不允許一些孩子各學科平平而在某一領域優先發展?孩子在某一方面進步了、領先了, 聽到的表揚、接受的鼓勵多了, 自信的“窗戶”也就開啟了。

二、要將孩子自信的“窗戶”開大

孩子在某一方面領先了, 證明了自己不笨, 又為什麼不能在其他方面有所進步呢?一個自信的“窗戶”開啟, 為什麼不能開啟更多的“窗戶”?家長還要密切關注孩子任何方面的點滴進步,

Advertisiment
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 及時指出進一步提高的路徑和方法。 當然, 進步不可能一帆風順, 要寬容孩子的反復和倒退, 要更多地注意孩子發展的總趨勢, 這便是“窗戶”的開大。

三、激勵孩子讓他們嘗到有成就感的喜悅

20世紀80年代日本曾創辦過一所“鼓氣學校”, 宗旨就是要千方百計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學校經常組織孩子尋找自我的“閃光點”, 組織他們在公共場合表現自己, 甚至高呼口號“我能行!”“我是最優秀的!”這種做法我們家庭教育中也可借鑒。 經常鼓勵孩子, 讓孩子在學習中有成就感。 成就感是激勵孩子認真學習的動力。 如果孩子在學習中經常獲得成功(如獲獎、考試得高分等), 他的自尊心就得到滿足,

Advertisiment
就會有較強的自信心, 對學習更有興趣, 更有信心, 從而不斷進步, 形成良性迴圈。 相反, 如果孩子學習總是不好, 考試分數總是落在後面, 會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 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 一旦形成惡性循環, 孩子會逐步地走下坡路。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家長的鼓勵和積極肯定的評價顯得尤其重要。 從孩子上幼稚園開始, 家長就把他獲得的獎狀貼在他的起居室牆上, 以此來激勵他繼續努力, 獲得更多的獎狀。 也許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中沒什麼可表揚, 實際上不是孩子真的一無是處, 而是家長比較的角度不正確和對孩子的期望、要求過高。

四、讓孩子只和自己過去比不與他人比

在評價孩子時免不了比較,

Advertisiment
但比較有橫向比較和縱向比餃。 橫向比較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相比較, 而縱向比較則拿孩子的現在和過去相比。 家長在比較時, 往往較多地進行橫向比較, 特別是總愛把孩子的不足與別的孩子的長處比, 這樣的結果不僅無法使家長瞭解、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還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使孩子變得自卑。 如果多進行縱向比較, 結果則不同, 家長可以及時看到孩子的進步, 對孩子充滿信心, 而孩子在家長的鼓勵中體會到進步、成功的樂趣, 對學習、對自己充滿信心, 學習興趣越來越濃。 我體會到家長多做些縱向比較, 與其說指責孩子成績不好的科目, 不如引導孩子總結成績好的科目的學習方法。
Advertisiment
對孩子期望、要求過高, 遠遠超出孩子的能力所及的水準, 也是家長對孩子不滿、難以發現長處的一個重要原因。 孩子達不到家長的要求、標準, 自然得不到家長的表揚、鼓勵。

五、家長要改正訓斥和批評的語言

長此以往, 在父母的訓斥和批評中長大的孩子, 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 變得消極, 被動, 對學習就毫無興趣。 特別是時年幼的兒童來講, 自我意識正在形成中, 長期的失敗感, 持久的來自家長的批評, 會使其形成一種消極的自我意識自卑。 一但是形成消極的自我意識, 那他就可能用低標準要求自己, 甚至自暴自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