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興沖沖地推開門, 大聲叫著“媽媽”,和爸爸一起走了進來。 媽媽問:“洋洋在外邊幹什麼呢?怎麼這麼晚才回來?”“和我玩滋水槍, 玩得可高興呢!”爸爸得意地說。 “飯都快涼了, 快來吃吧。 ”媽媽叫洋洋。 可洋洋餘興未盡, 仍在屋裡瘋跑。 爸爸只好跟著滿屋子逮。 好不容易逮著了, 洋洋仍然不停地搗亂, 拒絕洗手, 拿著勺子胡亂攪和, 把菜湯往桌上倒, 折騰得一塌糊塗。
一兩歲的孩子吃飯、睡覺和洗漱, 確實是使家長最感頭疼的事。 孩子的淘氣勁兒平時還不明顯, 一到吃飯睡覺或洗澡的時候經常把爸爸媽媽攪得手忙腳亂,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日常活動以玩為主, 玩是他永恆的興趣中心, 而吃飯睡覺和洗澡只不過是他的暫時需要。 如果孩子不困,他決不會老老實實躺在床上;即使孩子要吃飯, 他也一定希望吃玩合一, 邊吃邊玩, 或者乾脆把吃飯當做過家家;洗澡是孩子們比較容易接受的事情, 但是要他放下手裡嶄新的小汽車進澡盆子也不見得容易。 要是孩子走了另一個極端, 在澡盆子裡玩得不肯出來,家長也不見得輕鬆。
更深層的原因是,孩子的抑制機能比較差, 一且他們玩得很興奮, 就難以把興奮點轉移到別的事情上或者安靜下來。 既然孩子還不能自已調節活動狀態, 那麼父母就得有意識地調整孩子的生活節奏,
Advertisiment
要做到這一點, 首先要注意,在讓孩子做“正經事”之前, 得給他們一個緩衝的時間, 讓他們漸漸平靜下來。 比如要到吃飯時間了, 就不能再給孩子過多的刺激, 使他處於極興奮的狀態。 爸爸媽媽可以引導他做一些安靜的事:看書或者收拾玩具,把他的注意力從亢奮的遊戲上轉移開。 如果像洋洋的爸爸那樣,快吃飯了還和孩子玩滋水槍, 孩子能馬上安安靜靜坐到飯桌邊嗎?就算勉強坐了下來, 也不會老老實實吃飯的。
另外, 在孩子做“正經事”之前,可以安排些準備活動, 讓他漸漸進入狀態。 比如, 吃飯前洗洗手, 安排一下桌椅碗筷;睡覺前刷刷牙, 把燈光變暗, 聽爸爸媽媽講個故事,
Advertisiment
有時孩子玩得太興奮, 不肯進入爸爸媽媽編的程式, 家長就得想辦法打斷他的興奮, 把他的注意引開。 比如,孩子傍晚不肯回家洗澡,爸爸媽媽可以問他:“你看,太陽公公到哪裡去了?找找。 ”一兩歲的孩子通常就會好奇地轉過頭去, 四處找太陽, 並且很認真地告訴爸爸媽媽:“不見了。 ”經過這一通尋找, 他已暫時忘記了遊戲,家長便可以借機對他說:“太陽公公回家去了,
Advertisiment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也是他們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讓孩子快樂地跑、跳,盡情地歡笑, 享受身心的自由與歡暢, 這是孩子成長最豐饒的土地。 而要使孩子既玩得盡興, 又有良好的作息習慣, 確實是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但只要多動腦筋, 持之以恆地向這個目標努力, 家長最終會成為高明的指揮家,得心應手地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有張有弛, 就像一首節奏鮮明的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