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角色遊戲讓孩子進人某種角色, 通過角色扮演來達到教育目的。
有關資料研究認為, 嬰兒主要是個別玩耍, 即獨自遊戲, 這時的孩子往往只注意自己個人的行動, 很少注意其他孩子的行動。 當然, 有時候在厭倦了自己的“獨角戲”時也開始看看其他小朋友怎樣玩, 逐漸引起對其他小朋友遊戲的一聯興趣, 並企圖接近其他孩子與他們並排玩。 但這時的孩子還沒有改變遊戲的本質——每個孩子還是各玩各的, 盡可能遵循“距離原則”。
3歲以後的孩子就不同了。 他們積極與同伴建立聯繫, 爭取合作遊戲。
Advertisiment
角色遊戲可以通過幼兒的角色扮演, 使幼兒自覺地用角色規範來進行自我內省和行為調節。 大家知道, 3歲以後的幼兒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社會角色的規則、規範, 並能主動地用某些角色規則、規範去約束自己的行動。 例如, 孩子在扮演“爸爸”或“媽媽”的時候, 知道關心、愛護孩子, 自己愛吃的餅乾, 也要先喂喂他的布娃娃;在扮演醫生的時候.會知道替“病人”看病,
Advertisiment
二是角色遊戲具有促進孩子“內省”的作用。 內省是人分析自己的行動、舉止、動機,
Advertisiment
照。 如實驗記錄中“打電話”的“兒子”自言自語地說:“兔寶寶不吃飯, 我才不學呢!我要長得胖胖的。
Advertisiment
由此可見, 父母與成人進行一些合作遊戲讓孩子進人某一角色, 有利於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完全可以採用適當的方式使孩子進入某種“角色”, 讓孩子在“角色規範”的作用下進行自我教育。 例如, 孩子到醫院看病, 可以讓孩子進人“男子漢”的角色, 孩子一旦意識到自己是“男子漢”, 就可能不哭、不鬧了。 再如, 孩子玩布娃娃時間長了, 不肯丟下“娃娃”來吃飯, 你可以對孩子說:“娃娃累了, 該讓她休息了。 孩子這時會放下“娃娃”, 讓“娃娃”睡覺, 因為孩子知道, “媽媽”是不應該影響孩子休息的。
家長在引導孩子進行角色遊戲時, 做到下列幾點:一是注意角色規範的教育和指導。
Advertisiment
二是要選定好主題。 讓孩子進入某種角色必須有家長的配合, 或者說要有父母的“誘導”。 為此家長要進行角色遊戲主題的選擇, 也就是說, 要對孩子進行什麼樣的教育, 就要選擇什麼樣的遊戲, 有利於讓孩子進人合理的角色。
三是要把短時教育與長時訓練結合起來。 我們可以運用孩子易進行角色更替的特點, 靈活“變動”孩子扮演的角色,解決孩子暫時存在的問題;我們還可以在一段時間內確定一個教育主題,讓孩子扮演類似的角色,使孩子受到長時的教育和訓練。
總之,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的合作遊戲是教育孩子的一個重要途徑,父母們不妨多讓孩子們扮演一些恰當的“角色”。 延伸閱讀: 最“健康”的十種球類遊戲 請你跟我做遊戲:5-6歲 讓寶寶更聰明的手指遊戲 讓你的孩子玩玩紙遊戲 與13-15個月的寶寶做遊戲 上一頁12下一頁
分享到:
靈活“變動”孩子扮演的角色,解決孩子暫時存在的問題;我們還可以在一段時間內確定一個教育主題,讓孩子扮演類似的角色,使孩子受到長時的教育和訓練。總之,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的合作遊戲是教育孩子的一個重要途徑,父母們不妨多讓孩子們扮演一些恰當的“角色”。 延伸閱讀: 最“健康”的十種球類遊戲 請你跟我做遊戲:5-6歲 讓寶寶更聰明的手指遊戲 讓你的孩子玩玩紙遊戲 與13-15個月的寶寶做遊戲 上一頁12下一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