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孩子的行為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細心掌握孩子心理和生理特點, 巧妙地加以引導。
專家提示, 對於孩子在不同年齡段出現的壞習慣, 家長應使用不同方法來進行糾正。
1~2歲:咬人
分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通常不能很好地用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意願, 於是, 咬人就成了一種獨特的表述方式。
建議:寶寶的咬人行為應引起父母的警惕。 如果孩子已經咬了別的孩子, 父母應把主要關注點放在受害的孩子身上,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 他的這種行為並不能引起父母對他的重視。
Advertisiment
2~3歲:佔有欲
分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萌發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佔有欲也開始變強。 與他人分享對他們來說是一門新的課程, 需要長期學習才能掌握。
建議:當父母帶寶寶外出時, 應記得告訴他, 要把自己的玩具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如果他做不到, 那麼就應把玩具收起來。 當然, 事先可以允許寶寶收起兩三樣他最喜歡的玩具, 保留一些他的權力。
4歲以後:告狀
分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對是非對錯有所認識, 因此, 當他看到有人在違背規則時, 會理直氣壯地把這種行為告訴家長或老師。
建議:父母可以告訴孩子,
Advertisiment
有時, 孩子會希望通過告狀來獲得大人的幫助, 例如, 當小夥伴不願和他分吃一個蘋果時, 父母最好把兩個孩子叫到一起, 通過協商的辦法找到一個折中的方案。 這樣可以讓孩子慢慢學會如何解決問題。
5歲:霸道
分析:很多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開始出現小皇帝的霸道心態, 他們常常會為所欲為。
建議: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對其他孩子有攻擊性行為, 千萬不要姑息遷就, 而是應該及時給他制定必要的紀律, 每次外出或參加集體活動前, 都要跟他反復重申紀律。 例如在遊樂場遊戲時必須排隊,
Advertisiment
父母還應告誡孩子, 如果他做不到遵守紀律, 必須承受一定後果, 例如結束遊戲提前回家或縮短看動畫片的時間;如果他在活動中能夠很好地遵守紀律, 應及時表揚或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