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應該如何緩解憂慮,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身邊的很多父母, 自從孩子出世之後, 就都是處於一種累與焦慮的狀態。

一看到孩子有一點不如意的地方, 就開始憂慮——

憂慮孩子10年後的高考, 15年後的婚姻, 20年後的事業……

沒有一天是可以無壓力地、輕鬆地度過的。

那麼為什麼會憂慮呢?又該如何緩解憂慮, 給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呢?

憂慮, 從何而來?

這種對於未來的恐懼, 對於孩子的擔憂, 其緣由大多是對孩子、對教育缺少持久而深入的理解。

他們只是間歇性的關注孩子, 有問題就多一些, 沒問題就不甚關心。

他們只是在這種看似關心的狀態裡, 履行自己作為家長的義務。

Advertisiment

至於到底該不該、夠不夠關注孩子, 很多父母心裡是沒底的、不確定的。

而這種憂慮與不確信就會導致父母內心的慌張與不充裕, 本身就會慢慢毀掉孩子的未來。

其實在孩子的教育中, 教育方法與技巧都只是冰山一角, 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主要且深遠影響的, 從來都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成人, 更需要學習成長

在18歲以後, 其實我們並不是“成人”, 而是大號的孩子。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有暗傷, 其實成長任務並未完成, 在與自己的孩子相處過程中慢慢浮出水面。

如果你感到力不從心, 那麼一定是自我成長不足的阻礙。

請父母自問, 在孩子出世後, 你有多久沒能自我學習與提升了?

從上學到工作,

Advertisiment
從結婚到生子, 一切過程都經歷過, 當你達到表面的圓滿時, 其實卻是成長的斷崖。

人生要麼更加豐富, 要麼越來越窄。

你所走的越是安逸的路, 就將付出的更多。

孩子, 父母成長的催化劑

在孩子出世之後, 這一切更是被映照的一覽無餘。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 都是上天送給父母的禮物。

孩子來到父母身邊, 並不僅僅是給父母給家庭帶來溫暖與希望, 還起到一個不斷督促父母完善自我的作用。

如果你已經安於現狀, 心理一潭死水, 丟掉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 如何保持孩子的好奇?

如果你一味忍耐與逃避問題, 畏懼困難, 如何教給孩子嘗試與探索, 讓他勇往直前?

如果你抗拒成長, 結果就是將成長全部壓在孩子身上, 把自己的榮辱與孩子綁定在一起,

Advertisiment
在親子關係中如何保持平衡?

繪製地圖, 提升自我

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提到:人生是在地圖中行走的。

地圖繪製的越清晰, 人們就會越明確將要抵達的目標。

而缺乏地圖指引, 人生就如一片孤舟, 只能在原地浮沉。

所以我們需要及時更新自我, 給自己繪製好前進的地圖。

這一地圖包括我們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三大關係, 隨時嘗試新的體驗與提升, 而不能保持現狀, 才能有更開闊的成長歷程與思維模式。

克服困境, 破繭成蝶

面對挫折與困難, 不要再逃避了, 試著離開舒適區, 勇於進入不確定狀態, 才會看到開在最峻峭的山崖上的最美的花朵;

面對冒險與苦痛, 可能會有煎熬、迷茫、焦慮, 但這都是必經的過程啊,

Advertisiment
經歷過之後, 才是破繭成蝶的時刻。

在每一次問題解決之後, 會發現我們的人生更通透更順暢, 在以後都不會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因為在每一困境背後, 隱藏的都是人生的禮物。

孩子的教育, 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對於父母, 尤其是媽媽來說, 低到塵埃裡, 洗手做羹湯, 可能是幸福舒適的事情, 但是僅僅懂得柴米油鹽卻會離孩子的世界越來越遠。

孩子的教育, 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拼的是父母的全部人生。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狀態是孩子懂得的自己懂得, 孩子不懂得的自己也會懂得, 要與孩子的生活有足夠多的交集。

這是一個艱苦的求索過程, 是為自己, 同時也是為孩子,

Advertisiment
所以是完全值得的。

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 因此永遠不會有相同的起跑線。

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結局。

因此請所有家長謹記, 不斷學習和自我成長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而不是活在無謂的焦慮之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