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應該用溝通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有意見得不到及時交流, 主要責任在子父母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或掌握不好溝通的火候, 甚至有的父母認為對孩子嘮叨一頓就是溝通, 結果卻適得其反。

父母們經常會這樣抱怨:“孩子什麼事也不願和我們講廠而孩子卻訴苦說:“父母不理解我們的需要, 他們想說的就說個沒完, 而我想說的他們卻心不在焉。 ”這種情況是比較普遍的。 其實孩子是有許多事情、感受很想跟父母說的。 他們有歡樂、有苦惱、有意見沒有得到及時的交流, 主要責任還在於父母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 沒有認真地或不善於傾聽孩子的意見和感受。

Advertisiment
如何聽取孩子的意見和感受, 實質上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問題。

不願聽孩子講話、不和孩子談心, 你怎麼瞭解孩子?不瞭解孩子, 你又怎麼可能幫助教育孩子?孩子也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員。 父母應該以平等的態度敞開心懷和孩子談看法、講見聞、說願望、道歡樂、訴苦衷, 共同營造一個民主對話的氣氛。

有一個13歲的男孩子, 由於母親不再給他零花錢了。 沒錢去打遊戲機, 所以對母親很反感。 母親說什麼他都不聽, 事事與母親對著幹。 這位母親說, 為了孩子學習、生活得愉快, 我經受的艱辛都不讓孩子知道, 沒想到他現在這樣對待我。

後來, 在外地做工的父親回來了, 他把自己的艱辛和經歷都告訴孩子,

Advertisiment
不久之後, 媽媽發現孩子竟然變乖了許多, 問孩子的爸爸是怎麼回事。 孩子的爸爸說:“小孩子也是人啊, 很多問題, 你只要去跟他溝通, 他就會明白了, 你以前缺乏和孩子溝通啊!”

母親聽了恍然大悟, 以後特別注意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 結果, 孩子身上許多逆反的行為, 都消失不見了。

如果這位母親能與孩子有更多的溝通, 讓孩予瞭解父母1作的忙碌和生活的艱辛, 孩予就會理解父母, 改變自己對父母的錯誤態度。

那麼, 父母們應當怎樣去與孩予溝通呢?

1)要消除對孩子負評價的心理定勢

父母對孩子過去的表現所形成的看法會影響現在對孩子所說話的理解, 甚至誤解和歪曲。 同時既要防止“暈輪效應”的作用, 不是一好百好,

Advertisiment
“愛屋及烏”;也不是一壞全壞, 以偏概全。 孩子是發展變化的, 要排除主觀偏見, 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2)一定要認真聽孩子講話

應表現熱情、有興趣, 高興和孩子溝通, 正確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他講話時不打斷、不批評, 並能從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他說話的內容, 使孩子感到他被理解、重視和接納。

3)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

父母要注意孩子內心的需要與感受, 體會他的心聲、苦惱和心理矛盾, 鼓勵他坦誠地表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不贊同他的某些行為, 並不表示對他的感受不理解、不認同。 例如一個孩子的弟弟把他心愛的東西摔壞了, 他生氣、心疼, 一氣之下推打了弟弟。 父母批評他打人的錯誤行為, 但對他的感受、痛惜則應理解。

Advertisiment
父母應表示損壞了你心愛的東西是很可惜, 弟弟也不對, 看看能否修好。 或以後再給你買個新的。 這樣孩子得到了同情和寬慰, 也會認識到打人不對。 要明確, 少年對事物的感受或心理活動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發他的行為。 所以重視孩子的感受是很重要的, 對他的感受認真加以理解和評價, 將會影響他今後的發展。

4)言語要切合實際, 合乎情理

父母與孩子交流思想情感和社會資訊要實事求是。 無論是批評、表揚和評價, 也無論是談論家庭和社會問題, 都要切合實際, 有理有節。 不能跟著感覺走, 隨著性子宋。 比如, 你批評孩子一件事情沒有做好, 你不應這樣說:“笨蛋, 我已經說過一千次了, 為什麼還不改。

Advertisiment
”這就是誇大其詞, 於事無補。

經常運用切合實際、合情合理的溝通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的理智感、自信心, 增強教育效果。 父母可親可敬、可以依靠和 求教的形象就會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起來。

5)溝通時言語要清楚、具體、明確

“好吧, 你玩一會兒, 就回來做作業。 ”這“一會兒”是多長時間, 他有他的打算, 你有你的要求, 不一致, 結果產生衝突是必然的。 同樣也不能接受孩子言語不詳的話, 否則也會帶來麻煩。 如孩子說:“媽媽, 這個雙休日我們幾個同學到盤山去玩玩行不?”你不能馬上明確表態。 因為孩子和幾個什麼樣的同學去, 具體怎麼安排的, 什麼時間回來都不清楚。 父母與孩子間產生的許多問題和矛盾, 往往是由於言語不祥、語義不清、模棱兩可或似是而非造成的。 所以,溝通要成功、有效,言語就要清楚具體。

孩子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不會有自覺性,你不說明原因,只是“我說你做”,會有強迫命令之嫌,孩子會認為你主觀,強加於人。所以對你的決定要說明原因。

另外,當出現問題時,父母還應有自我批評精神,把屬於自己的問題說清楚,不能把自己的毛病、問題模糊地敷衍帶過,卻去具體指責孩子的不對,那樣孩子會認為你沒有責任心,是一位不可信賴的長者。

所以,與孩子交流時時刻刻都要抱有信任、友善、尊重的態度,口氣不應有煩人、生氣、責備或警告之意。

所以,溝通要成功、有效,言語就要清楚具體。

孩子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不會有自覺性,你不說明原因,只是“我說你做”,會有強迫命令之嫌,孩子會認為你主觀,強加於人。所以對你的決定要說明原因。

另外,當出現問題時,父母還應有自我批評精神,把屬於自己的問題說清楚,不能把自己的毛病、問題模糊地敷衍帶過,卻去具體指責孩子的不對,那樣孩子會認為你沒有責任心,是一位不可信賴的長者。

所以,與孩子交流時時刻刻都要抱有信任、友善、尊重的態度,口氣不應有煩人、生氣、責備或警告之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