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應該用體貼入微代替諄諄教誨

案例

如何與孩子溝通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形式, 就是與孩子談話。 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是在和家長的談話中不知不覺地獲得的。 ”但是, 令大多數父母感到頭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 孩子卻總不以為然, 還常常會視父母的諄諄教導為沒有意義的嘮叨, 甚至拒絕與父母交談。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孩子出了問題, 還是父母的談話方式有問題呢?

事件重播

李沖對媽媽說:“媽媽, 張老師偏心。 東東把我的鞋子踢到了牆角, 我叫他撿回來, 他不肯撿, 我就把他的衣服扔到了床底下。

Advertisiment
張老師知道後光批評我, 還把我叫到辦公室, 要我承認錯誤。 他為什麼不批評東東?”

媽媽說:“衝衝, 你又淘氣了!我對你說了多少遍了?老師批評你, 你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你老老實實, 規規矩矩, 沒有一點錯誤, 老師怎麼會批評你呢?你看隔壁毛毛, 多麼聽話!老師什麼時候批評她了?我再說一遍……老師為什麼會批評你, 為什麼不批評其他小朋友?”

“媽媽!你總是幫人家說話, 我不要聽!”李沖不耐煩了。

“你不要聽我也要說。 你倒告訴我呀, 老師為什麼會批評你, 為什麼不批評其他小朋友?”媽媽像往常一樣說個沒完。

“媽媽你真唆, 不跟你說話了。 ”

與媽媽談話總是那麼掃興收場。 李沖越來越不喜歡與媽媽談話了。

Advertisiment
一次他對小朋友說:“我什麼也不告訴媽媽了。 要是我一開始跟她說, 她就會沒完沒了。 ”

分析點評

許多父母認為是孩子出了問題。 其實, 孩子沒有問題, 問題是出在你與他的溝通上。 父母與孩子談話, 光有一副熱心腸是不夠的, 還必須掌握談話的技巧。 如果你的談話孩子不願聽, 甚至感到厭煩, 那麼即便你說的全是金玉良言, 在孩子的心中還是一分不值。 就像前面的例子, 李沖只希望媽媽理解他心裡的委屈, 卻又被媽媽批評了一頓, 這樣的談話怎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呢?

1.把握和孩子談話的時機

與孩子談話並非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一般說來, 當孩子全神貫注于自己的學習和娛樂的時候, 父母的談話便成為一種不受歡迎的干擾。

Advertisiment
只有當孩子在比較空閒的時候, 或者從一種活動轉換到另一種活動中去的時候, 他才比較願意與父母交談。 比如孩子放學回家的時候, 全家一起吃飯的時候, 或是取得成功、遇到問題的時候。 當然,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會不一樣, 父母應努力去創造、去把握與孩子談話的時機。

2.像維護自己的自尊心一樣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與孩子談話失敗, 往往不是缺少對孩子的愛, 而是缺乏對孩子的尊重。 一方面, 大多數父母認為, 孩子甚至比自己更重要;另一方面, 在與孩子交談時, 他們又習慣于要求孩子完全放棄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這種做法包含了多麼巨大的矛盾!它只會導致孩子害怕與父母交談。 要成功地與孩子進行有教育意義的交談,

Advertisiment
父母必須始終小心翼翼地去維護孩子幼小脆弱的自尊心。

3.用體貼入微的理解代替諄諄教誨

父母總以為, 孩子年幼無知, 需要嚴加看護, 諄諄教誨。 其實,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 如果你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體察孩子、理解孩子, 你就會發現, 孩子的許多想法和感受是多麼合乎情理。 我們常說, 人需要被理解, 不需要被教訓。 孩子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因此, 當你覺得孩子在什麼地方出了問題、犯了錯誤, 暫且不要勸告, 不要教誨, 不要訓斥。 設身處地、體貼入微地去理解孩子吧―――這是你首先需要做的事。 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 你與孩子之間有意義的交談才會自然地發生, 孩子也才能接受你的談話, 並在無形中受到你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因此, 如果你的孩子也遇到李沖一樣的情形, 你首先就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分析一下教師為什麼這樣做(比如教師可能沒有瞭解全面), 暫時化解孩子的委屈, 再從教育的角度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 這樣的交談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