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應該讓我們的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

青青到紅紅家玩耍, 紅紅拿出了她最喜歡的泰迪熊, 青青也帶來了心愛的小皮球。 歡樂融洽的氣氛剛持續一會兒, 客廳裡忽然傳來了兩人的吵鬧聲, 紅紅媽連忙過去了解究竟。 原來, 青青想玩紅紅的泰迪熊, 紅紅不給, 還非要青青把小皮球給她玩, 兩人誰也不讓誰, 爭執就這樣發生了。

紅紅媽想了想, 決定先不指責孩子的過錯, 她對兩人說:“你們想不想和森林裡的小白兔玩遊戲呢?”孩子們的興致馬上被“遊戲”兩個字吸引住了, 興奮地說:“想啊, 我們該怎麼玩呢?”紅紅媽說:“小白兔來到了森林裡, 獨自一人非常寂寞,

Advertisiment
想玩玩具了, 可是哪裡有玩具呢?”青青聽了, 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的小皮球, 說:“我有小皮球, 讓我和小白兔一起玩吧!”紅紅也迫不及待地說:“我有泰迪熊, 讓我也陪小白兔玩吧!”兩個孩子樂顛顛地拿出自己的玩具, 忽然間明白了這才是最快樂的遊戲方式, 於是又開心地重新玩耍起來, 剛才的不快也就煙消雲散了。

顯然, 這是一位聰明的媽媽, 她巧妙地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並從中體會到了分享的快樂。 生活中, 家長經常會遇到此類情況, 由於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 孩子習慣了獨自佔有物品, 缺乏與人分享的體驗。 家長切勿忽視孩子過度的獨佔心理, 也許這小小的毛病將為孩子日後的性格埋下自私的種子,

Advertisiment
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 不過, 年紀尚小的孩子不習慣與人分享是很自然的, 他們常常認為, 凡是到手的東西都屬於自己。 這時家長要及時給孩子灌輸分享的概念, 教孩子享受分享的樂趣。 孩子通常願意討大人歡心, 期望大人誇獎, 因此只要家長的教導方式恰當, 大多數孩子到了五六歲時, 都願意和夥伴一起玩耍, 共用樂趣。

一天, 崔女士在給兒子講完一個故事後, 故意問兒子:“曉斌, 媽媽來考考你, 看你剛才有沒有認真聽故事, 好不好?”

兒子興奮地說:“好啊, 好啊!”

崔女士問他:“小姑娘為什麼高興?”

兒子回答:“因為小動物都誇她的房子漂亮。 ”

崔女士又問:“後來, 小姑娘為什麼又不高興了?”

兒子回答:“因為她不同意小動物到她家玩,

Advertisiment
小動物都不跟她做朋友了, 她感到很孤單。 ”

崔女士接著問:“小姑娘為什麼又高興了呢?”

兒子回答:“因為她最後同意了小動物到她家玩, 小動物又和她做朋友了, 大家玩起來很開心。 ”

通過這樣的引導, 可以讓獨生子女明白分享是快樂的。 後來, 孩子說的一句話使崔女士感到很安慰:“媽媽, 我不喜歡前面的那個小姑娘, 我喜歡後面的小姑娘。 以後我有好玩的東西, 一定要跟別人一起玩。 這樣, 別人才會喜歡我。 ”看來, 崔女士的兒子已從小姑娘這一形象中知道了有好東西不應該一個人獨享, 懂得與人分享, 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