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應該讓獨立喚醒孩子的能動性

家長困惑: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中二年級了, 在平時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如何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自覺性是我最大的困惑。 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 平時不管怎麼想辦法教育培養, 總是感到他對學習的主動性不夠, 回家後的學習都得由我們督促, 做完作業後也從不想著查漏補缺做做複習什麼的。

另一方面, 我們也感覺到孩子的自製力較弱, 靜不下心來學習, 平日裡如果我們不在家, 他肯定會把看電視和上網放到首位, 他也總說知道學習重要, 可“管不住自己”這是藉口嗎?

“孩子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在心理學上是缺乏學習動力的問題, 和家長凡事包辦也有一定的關係”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學大教育心理輔導老師王志英說, “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孩子自己的事, 更要靠家庭、學校的緊密結合、緊密互動來推進。 ”

家長的理解與信任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物極必反的道理, 如果家長總是強迫孩子學習, 反而會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 王老師認為孩子的學習由家長督促, 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因為督促次數越多, 孩子的逆反就會越強烈。 所以, 家長要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 在孩子學習時不要總去他的身邊, 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始終以一種賞識的眼光來看待他。

初二年級段的孩子, 正值青春期逆反嚴重的時段。

Advertisiment
家長應該與孩子常溝通, 只有走進孩子內心深處後再去引導自己的孩子, 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當然, 在一些問題上也不能含糊, 家長要重點培養孩子較為規律的學習時間, 並讓他能夠長期堅持下來並成為一種習慣, 讓他們每天及時完成和複習功課。

同時家長應引導孩子莫把考試當成目標, 淡化孩子的應試意識, 讓他們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成自然, 這樣孩子就能把學習當成自己樂於和願意去做的事。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按時完成任務後自己支配剩餘的時間, 切忌在完成學校作業後還要求孩子去學習, 這對本身就對學習不敢興趣的孩子來說太難了。

培養孩子獨立處事的能力

王老師還提醒廣大家長,

Advertisiment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 對周圍人和事的觀察與思考有了明顯的不同。 此時來自周圍成人世界的目光不再像以往一樣, 把他們當成小孩子來對待。 而孩子此時也開始認真打量著周圍的人大人們, 試圖從他們身上發現成人的特點, 並模仿著, 嘗試著說著大人的話, 做著大人的事。

青春期孩子的這些行為特點, 已經不是機械的模仿, 而是通過自己的主動思考獲得的, 這說明少年在不斷向成人學習的過程中, 已經開始有選擇地保留對自己有益的一些知識, 並且開始關注許多行為準則, 在準則之內自覺地去思考和做事了。

那孩子究竟什麼時候才會有學習的自覺性呢?王志英老師介紹, 這是要因人而異的。 孩子的自覺性與家長培養孩子獨立做事,

Advertisiment
獨立思考的進程有著密切的關係。

通過多年的工作經驗, 王老師發現12--16歲是少年們自覺意識發展的關鍵階段。 如果家長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 仍要凡事都替孩子安排好, 那麼他的自覺性就有可能推遲建立。 甚至有些少年對於父母的包辦代替毫不領情, 會冷眼當旁觀者, 完全不顧及父母的辛苦付出。 其實, 這並不難理解, 當懶惰思想佔據孩子的大腦時, 他們寧願多把心思用在玩兒上, 而不去主動做事, 或者學習。 更不用說去體諒父母, 為家庭承擔一定的責任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