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應警惕寶寶的不安心理

不管家長是否願意, 寶寶都要離開父母不如社會。 在家中接受良好餐桌教育的寶寶, 會很好地運用在家庭就餐中所學到的各種道德以及學習方面的能力。

如果想發揮餐桌教育的這種效果, 必須對寶寶的心理狀態加以全面地考察。 根據在餐桌上獲得的自信和關心, 以及對他人的理解能力等因素, 寶寶的價值將得到積累和發揮。

正常發育的寶寶在出生後36個月左右就可以從父母和家人中分離出來, 即使見不到媽媽, 也知道媽媽並沒有從世界上消失。 這便是“物件的一直存在性”。 寶寶在這個年齡即使去遊樂園或公園也可以適應。

Advertisiment

因受到家庭的養育環境的影響, 每個寶寶的發育程也會有所差異。 若想叫寶寶在其他地方跟家裡表現一樣優秀, 就需要掌控寶寶的心理狀態。 如果寶寶對離開父母感到非常不安, 或是無法適應外部環境, 則表明還沒有做好準備。 這個時候不要一味地強求寶寶, 作為家長, 我們更需要理解寶寶的不安心理並撫慰他們。

家長們可以根據下面心理不安的障礙診斷表來看寶寶是否具有類似狀況。 符合0~3個, 說明寶寶心理發育比較正常。 4~7個則需要注意。 8個以上, 寶寶可能具有心理不安障礙, 家長要特別注意。

1.去幼稚園或學前班時哭得很厲害。

2.在家時經常說不想去幼稚園。

3.如果媽媽不在就表現的很不安

Advertisiment

4.不喜歡談論在幼稚園發生的事情。

5.只記住在學前班或幼稚園中遇到的不好的事情。

6.喜歡在家, 每次都賴著不去幼稚園。

7.從幼稚園回來以後, 說“第二天不想再去”。

8.經常說媽媽比幼稚園的老師和小朋友好。

9.一聽到明天要去幼稚園, 就沒有心情, 茫然害怕。

10.對幼稚園中有趣的活動絲毫不感興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