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打罵責備孩子

不少爸爸媽媽為了糾正孩子的缺點, 經常會情緒激動、沒完沒了地責備孩子。 爸媽的出發點是愛孩子, 希望孩子能從中明白一些事情或道理, 可是, 這種方法有效嗎?目看下面兩個例子。

情景A

一年級小學生貝貝有個丟三落四的毛病, 這不, 一張試卷又不見了, 媽媽幫著在她的書包裡和書桌上翻了半天也沒找到, 不由得惱火:“你把試卷放哪兒了?”“就放在書桌上!”貝貝沒察覺媽媽已經生氣了, 居然還沒心沒肝地拿起一本童話書看起來。

“你的頭怎麼沒丟掉啊?試卷弄丟了還有心思看童話書?現在, 我告訴你,

Advertisiment
你怎樣弄丟的怎樣找回來, 我可沒功夫幫你找……”貝貝媽一邊說一邊搶走了貝貝手中的童話書。 “我放書桌上的, 可是作業做好了就不見了……”貝貝委屈地哭了。 就在貝貝低頭抹眼淚的時候, 發現床角有張紙被風吹得輕輕顫動。 拉出來一看, 正是她失蹤的試卷。

分析孩子丟三落四的毛病可謂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父母一味責怪孩子有點不公平。 貝貝媽更不該責問貝貝“頭怎麼沒丟掉”, 因為這樣責駡除了令孩子更不知所措外, 對於找試卷一點用處也沒有。

建議:

正確的做法是先教孩子利用排除法(發現試卷丟之前是在家裡的哪個地方), 將搜索空間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 然後一步步搜索:桌子、椅子、書櫃上沒有, 就要看看地面,

Advertisiment
門縫和床上也要檢查一遍, 防止被風吹到某個角落。

讓孩子知道丟三落四是個非常不好的習慣, 及時提醒孩子, 以後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 避免要用的時候找不到, 比如:

1、寫備忘錄:將自己要用的東西寫下來, 這樣才不會忘記。

2、學會整理收拾:將自己要用的東西歸類收攏好, 用好的東西應歸還原位。

3、睡前自查:在臨睡覺之前, 將自己的書包檢查一遍, 有沒有遺漏的東西;紅領巾可以紮在書包的背帶上。

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養成習慣, 自我管理能力和記憶力也會提高。 如果東西確實找不到了, 就讓他承擔這個後果。 品嘗到丟三落四的“苦果”, 孩子才會長記性。

情景B

樂樂媽媽帶著樂樂去參加朋友聚會。 媽媽們坐在一起聊天,

Advertisiment
孩子們湊在一起玩, 不一會兒, 調皮的樂樂鑽到了餐桌下, “當心撞到頭!”樂樂媽媽的話音剛落, 就聽到“砰”的一聲, 樂樂哭著從桌子底下爬出來。 “叫你注意, 你卻不聽, 活該撞到頭!”媽媽真生氣。

聚會快結束了, 還沒等招呼, 樂樂已搶先跑了出去, 把小臉貼在玻璃門上, 對著大家做鬼臉。 突然, 樂樂大哭了起來, 原來, 有個人推門, 把他的手壓在兩扇門中間了。 看著那雙破了皮、腫得很厚的小手, 樂樂媽既心疼又惱火, 沖著樂樂吼:“別哭了, 死不了!你說, 誰讓你先跑出去的?誰讓你把手放在門縫裡的?”結果, 樂樂哭得更厲害了……

分析樂樂在皮肉受苦、飽受驚嚇之時, 不僅沒有得到媽媽及時的安撫, 反遭受指責, 對他的身心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Advertisiment
樂樂媽雖然是因為著急而“口不擇言”, 但卻沒辦法讓樂樂接受她的“良苦用心”, 因此, 教育孩子“良藥”也不能太“苦口”。

建議:

孩子受到驚嚇或傷害時, 父母首先要安撫好孩子。 安撫孩子的方式很多, 可以是傾聽孩子的訴說, 握住孩子的手傳遞力量,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或關切的眼神。

等到孩子情緒平息後再講道理, 讓他記住這些教訓。

生活中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我保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鞋帶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傷;熱湯、熱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燙傷;吃飯不嬉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等等。 平時應該注意對孩子進行這些生活細節的訓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