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既想教育孩子謙和禮讓, 又擔心孩子吃虧。
不少家長注意到了要培養孩子謙和禮讓的品質, 看到孩子吃獨食, 或者不讓小朋友玩他的玩具, 就教育孩子要謙和, 講孔融讓梨等故事。 可是當孩子從幼兒回來高高興興地告訴父母, 幼稚園發水果, 他挑最小的, 父母又覺得孩子吃虧了。 孩子滿心以為能得到父母的讚揚, 結果卻挨了一頓罵, 孩子猶如吃了一悶棍, 糊塗了。
有些家庭則僅僅在理論上要求孩子禮讓、尊重他人, 而在實踐上去是大力培養孩子的自私心理。 當孩子想和父母一起分享好吃的食品時,
Advertisiment
2、既想擴大孩子的活動範圍, 又怕孩子惹禍。
有的家長鼓勵孩子找小朋友玩, 鼓勵孩子使用剪刀, 鼓勵孩子參加多種活動, 可是一旦孩子跟小朋友打架, 學會了罵人, 或者剪破了手指, 他們馬上會收起剪刀, 關上門, 認為還是關在家裡讓孩子一個人乖乖地安心, 於是他們就企圖用說教來培養孩子尊重別人和相互協作的好品行, 這其實是不能奏效的。
Advertisiment
3、既想鼓勵孩子獨立自主, 又怕累著孩子。
父母都盼望著孩子快快長大, 早早獨立, 哺乳期盼著斷奶, 會爬了盼著會走, 會跑了盼著孩子能獨立自主, 早日脫離父母的“臍帶”, 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可是當孩子真的逐漸獨立, 進入反抗期, 開始相擺脫父母的控制, 背著成人做事, 甚至願意獨處, 不願父母干擾時, 父母卻又茫然若失, 這種失落感和擔憂感使父母產生一種衝動, 想把孩子緊緊抓在手中, 於是他們乾脆包辦一切,
Advertisiment
4、既想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開發, 又時常半途而廢。
許多家長一種誤解, 認為孩子早期教育就是對孩子進行知識傳授, 以能背多少詩、算多少題、識多少字來判斷一個孩子的聰明程度, 結果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 忽而要求孩子死背知識, 以孩子能背誦古詩而在別人面前炫耀, 忽而又擔心這種強迫性的訓練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於是又不要孩子死記硬背了, 弄得孩子稀裡糊塗摸不著頭腦。
有些家長不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
Advertisiment
由於家長的教育心理處於矛盾之中, 對孩子的教育容易發生朝令夕改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