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提前教育孩子的四件事
面對孩子, 做父母的永遠覺得他沒長大, 對其無微不至的照顧。 可是孩子早晚得獨立, 這種照顧實際上只是滿足父母自己的心理需求。 要想做個稱職的父母, 就得從孩子的需求出發, 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信、獨立和信心等。
一、讓孩子學會生存
1、強化孩子的獨立自豪感
在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後, 媽媽不妨多誇獎孩子, 讓孩子體驗到獨立的喜悅。 比如:“寶寶今天能夠自己穿衣服了, 真棒!”“寶寶今天能夠自己疊被子了, 真能幹!” 媽媽也可以用積極的情緒幫助孩子來描述這種感覺。
Advertisiment
2、向孩子示範自我照顧的方法
訓練孩子自我照顧時, 媽媽應該堅持由簡單到複雜的原則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 穿脫衣服, 應該先教孩子自己脫褲子、脫鞋子, 然後再教孩子穿的方法。 如果孩子暫時不會, 媽媽不要呵護或責駡孩子, 更不要為了省事而代勞, 可以慢慢練習, 而且要堅持天天學、天天練, 直至孩子完全掌握。
3、支持孩子自己來
從兩三歲開始, 孩子常常會說:“我自己來”、“我自己吃”、“我自己走”, 這表明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 有了按照自己意願行事的要求。
Advertisiment
這時, 媽媽就要滿足孩子的獨立願望, 支持孩子“自己來”。 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 媽媽儘量支持他自己做, 哪怕孩子一開始會做不好。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媽媽要不斷擴大孩子“自己來”的範圍, 讓孩子從自己照顧自己, 慢慢向幫助做家務等事情擴展。
二、樹立孩子的信心
1、誇獎孩子要具體
表揚越具體明確, 就事論事, 孩子就越容易理解, 更重要的是, 表揚得越具體, 孩子對哪些是好行為就越清楚, 並且重複這一行為。
2、正確看待孩子的成敗
孩子一時的失敗並不能說明什麼, 父母不要過於看重孩子的成敗得失。 如果孩子沒有得第一名, 如果孩子沒有獲得預期的成績, 父母不妨多點幫助和鼓勵, 幫助孩子查找原因,
Advertisiment
3、讓孩子承擔做錯事的後果
對於有些孩子來說, 單靠正面說理是不夠的, 不如讓孩子體驗由自己的錯誤行為導致的後果, 讓孩子學會反省自己的錯誤。 比如, 孩子已經和媽媽約定如果再亂丟玩具就一個星期不能玩這個玩具, 當孩子破壞規則時, 媽媽就可以說:“你已經答應再亂丟玩具, 就讓媽媽保管, 一個星期都不能玩這個玩具, 現在我要把這件玩具拿走了。 ”
4、讓孩子學會總結經驗教訓
總結經驗教訓事實上就是對自我行為的一種反省。 父母可以對孩子說:“怎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呢, 你好好想一想, 如果用媽媽跟你說的方法去做, 結果會怎樣呢?”慢慢地, 孩子就會學會經常總結經驗和教訓,
Advertisiment
5、批評孩子要恰當
批評的目的不是讓孩子不高興, 更不是讓自己生氣, 而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 並能夠主動改正錯誤。 因此, 批評的語言不用太多, 批評的語氣不用太硬, 一個溫柔的眼神, 一個幽默的比喻, 都可以是批評的有效方式。
三、讓孩子懂得處事
1、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和同伴的問題
如果孩子遇到問題了, 媽媽可以這麼說:“怎麼辦呢?媽媽也想不出好辦法, 你說怎麼辦好?”把問題拋給孩子, 讓孩子自己去想一想。 媽媽可以鼓勵孩子:“媽媽相信你會想出好辦法的!”如果孩子一時想不到好辦法, 媽媽可說:“媽媽和你一起想想, 你覺得這樣做好不好?”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 相信孩子最終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Advertisiment
2、教孩子明確“別人的”和“我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 即便是在孩子小的時候, 父母也應該在孩子頭腦中強化一個概念:別人的東西不屬於我, 我要想玩, 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況下才能享用一會兒。 如果別人不願意, 自己只能坦然接受。 孩子在接受他人說“不”時, 會聯想到自己有喜歡的玩具, 別人想玩, 也得經過我的同意。 這樣, 碰釘子與拒絕他人都會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
四、讓孩子學會學習
1、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和社會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學習課堂, 父母可以利用大自然和社會給孩子上一些精彩的課。 節假日和雙休日, 你可帶孩子到郊外遊玩, 也可帶孩子到少年宮、博物館、展覽館等場所, 讓孩子在觀察事物中學會發現問題, 接觸的事物越多,產生的新想法就越多。
2、破壞”也是一種學習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特別具有破壞欲望。什麼東西到了孩子手裡,他都要看個究竟,有的東西就被拆成七零八落,讓父母哭笑不得。其實這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現,孩子在探索的過程當中學習思考、學會創造,家長要在一定範圍內允許孩子搞“破壞”。比如,孩子想知道鬧鐘為什麼會定時而把鬧鐘大卸八塊;為了瞭解機器人玩具是怎麼動的而把媽媽剛買回來的價格不菲的機器人拆開。有心的媽媽不妨給孩子準備一個小小的工具箱,給孩子對自己玩具“破壞”的自由。
3、鼓勵孩子的探索活動
孩子對周圍的許多事物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弄個明白,他們是無所畏懼的,他們喜歡冒險,做一些危險的遊戲,並能從中獲得樂趣,父母不要抑制孩子的探索活動,而應該引導孩子大膽去想,允許他們創造性地嘗試。當然,媽媽要教給孩子必要的防護方法和知識,防止孩子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接觸的事物越多,產生的新想法就越多。
2、破壞”也是一種學習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特別具有破壞欲望。什麼東西到了孩子手裡,他都要看個究竟,有的東西就被拆成七零八落,讓父母哭笑不得。其實這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現,孩子在探索的過程當中學習思考、學會創造,家長要在一定範圍內允許孩子搞“破壞”。比如,孩子想知道鬧鐘為什麼會定時而把鬧鐘大卸八塊;為了瞭解機器人玩具是怎麼動的而把媽媽剛買回來的價格不菲的機器人拆開。有心的媽媽不妨給孩子準備一個小小的工具箱,給孩子對自己玩具“破壞”的自由。
3、鼓勵孩子的探索活動
孩子對周圍的許多事物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弄個明白,他們是無所畏懼的,他們喜歡冒險,做一些危險的遊戲,並能從中獲得樂趣,父母不要抑制孩子的探索活動,而應該引導孩子大膽去想,允許他們創造性地嘗試。當然,媽媽要教給孩子必要的防護方法和知識,防止孩子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