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長注意!幼兒的自我意識始於不順從!

現代家庭中, 孩子時時刻刻都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 時間長了, 孩子習慣了家長的照顧, 習慣了自我為中心, 習慣了任性, 習慣了告狀, 最後變得孤僻、冷漠而任性, 不會與人分享、合作, 甚至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

專家您好:

我是一個四歲半大孩子的母親, 對教育我的孩子每天都處在頭痛之中。 他很聰明, 很淘氣。 用我們的話說就是沒有一點閑著的時候, 他最近愛跟別人要東西, 比如玩具、飲料、口香糖、雪糕等我們不讓他買的。 道理是沒少講, 或者說已經告訴他今天買了明天就不能買了。 當時他答應的很好,

Advertisiment
可是到時候就把自己的話忘記了, 還要大哭。 種種方法用盡了, 也沒有起什麼大作用。 是因為跟爺爺奶奶一起住造成的嗎?我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辦法對待他的種種要求。 我現在很迷惘, 不知道把這個孩子教育到什麼程度才好。 請專家指點迷津。

一位困惑的母親

尊敬的家長:你好!

現代家庭中, 孩子時時刻刻都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 時間長了, 孩子習慣了家長的照顧, 習慣了自我為中心, 習慣了任性, 習慣了告狀, 最後變得孤僻、冷漠而任性, 不會與人分享、合作, 甚至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

你說的現象不是由於跟爺爺奶奶一起住造成的, 而是這個階段兒童的年齡特徵。 比如, “沒有一點閑著的時候”、“愛跟別人要東西”、“當時他答應的很好,

Advertisiment
可是到時候就把自己的話忘記了”等。 兒童活潑好動、記憶力還沒有很好地發展、情緒也很不穩定, 這是兒童的年齡特點。 現代家庭教育中最為棘手的是祖輩干預教育的問題, 也就是“隔代教育”。 現在的父母是第一代獨生子女, 都市生活節奏快, 工作壓力大, 競爭激烈, 年輕的父母一般缺少時間和精力來進行親子教育, 教育子女的任務大多交給孩子的祖輩, 而作為祖輩對孩子多數是溺愛的, 孩子要什麼, 就滿足什麼, 可謂百依百順。 一旦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 孩子便會大哭大鬧, 直至達到目的為止, 這樣就容易促使孩子任性。

常常聽到年輕的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聽話, 很任性, 你叫他這樣, 他偏不這樣, 有意和家長“作對”。

Advertisiment
三四歲的幼兒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 隨著知識的積累和生活經驗的豐富, 他們對世上的事物產生了懵懵懂懂的認識, 幼兒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常常喜歡自己去探索。 他們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 對成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出很大的選擇性。 教師或家長就不要限制孩子的活動。

正確的做法是:關注幼兒的不順從心理, 因勢利導。 對孩子的合理行為與要求, 充分鼓勵和滿足;對幼兒的不合理要求也要採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 避免強硬手段。 一個僅4歲的幼兒, 為了得到一樣東西或吃到某個食品, 有時他對成人答應的很好, 可是到時候就把自己說過的話忘記了, 甚至還要大哭。 其實孩子有點“不聽話”並非壞事,

Advertisiment
往往這些孩子興趣廣泛, 有獨立見解, 適應環境的能力強, 心理發展也比較健康, 而一個一切聽從成人安排的特別聽話的孩子, 同樣不是心理健康發展的標誌。

建議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注意轉移。 對於年齡較小的兒童, 注意力是很容易轉移的, 他們往往會關注更能夠引起自身興趣的東西。 因此我們可以在孩子任性時, 將其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冷處理。 在孩子通過撒潑打滾的方式使家長滿足其需求時, 可以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 或者乾脆走開, 也就是所謂的冷處理。 這時候孩子就會自覺無趣, 從而結束任性行為。

不可嬌寵。 作為家長應分清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對於不合理要求,

Advertisiment
要通過講小故事的方法耐心開導從而打消孩子的念頭。 尤其不要在孩子哭鬧時接受他的要求。

角色轉換。 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玩角色轉換遊戲, 設計情境, 在情境中, 家長與孩子互換角色。 或者讓孩子照顧年齡更小的孩子, 在與更小年齡的孩子的交往過程中, 體會任性給別人帶來的不愉快體驗, 同時意識到自己任性的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