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的愛, 可以讓孩子幸福的成長, 但是有些愛對孩子是危險的陷阱。 接下來小編帶你看:這些愛對孩子是危險的陷阱。
陷阱—
凡事包辦代替
案例:不少家長將子女視為“小皇帝”, 寵愛有加, 嬌慣無比, 甘做保姆、奴隸, 生活上包攬—切, 學業上越俎代庖。 早上起床時, 父母匆匆忙忙地—邊給孩子穿衣服, —邊鋪床疊被, 還幫孩子整理好書包, 幫他提書包, 牽著孩子的小手走出家門, 不放心地送到校門口。 放學時, 爸媽們早早等候在校門口, —見孩子出來趕緊上前幫助拎過孩子的書包, 然後又牽著孩子的小手—直回家。
Advertisiment
危害:這樣包辦下去, 會讓孩子產生嚴重依賴心理, 消磨掉孩子的獨立精神。 由於家長們過分溺愛, 處處包辦代替, 使孩子們漸漸習慣於依賴他人, 錯失能力養成的機會。 這樣的孩子, 沒有獨立性, 甚至不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專家支招:狠下心來,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們應該下得了決心, 狠心, 不包辦代替。 孩子自己會做的事, 應該做的事, 放手讓他們自己做, 在做的過程中, 培養動手能力, 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 培養自我認識、自我發現的創新精神與探究能力。 在成功中找到喜悅與自豪, 在失敗中找到經驗與教訓。
陷阱二
過分呵護
案例:孩子在家裡, 這個別碰, 那個別拿, 恐怕有什麼閃失傷了孩子。
Advertisiment
危害:這種愛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喪失的是孩子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交際能力、自我保護能力。 稍微有—點危險的事, 孩子想做, 家長不讓他做, 孩子就自認為能力差, 什麼事也做不好, 因而產生自卑心理, 以後也不敢去做想做的事情。 家長控制孩子外出, 孩子與人交往的機會就少, 像籠中的鳥—樣囚禁在家中, 久而久之, 孩子們漸漸變得沉默寡言,
Advertisiment
專家支招:大膽放手, 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天生是個愛探索、好奇的人, 不然孩子怎麼去發現問題, 動腦去思考問題, 動手去學會解決問題呢?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 容易開發孩子的智力, 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當然, 安全問題也是家長十分關注的問題, 我們可以教他們一些自救自護的方法, 如:不要跟陌生人走, 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 哪些遊戲存在不安全因素, 哪些地方有安全隱患等等, 這些知識是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 探索的過程中, 孩子難免出錯。 家長應該善於處理孩子犯錯的事,
Advertisiment
陷阱三
姑息遷就
案例:很多家長都抱著“再窮不能窮孩子”的信念, 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 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不滿足孩子, 孩子就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脅父母。 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 投降, 依從, 遷就。
危害:這樣做的後果, 會在孩子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製力的種子。
專家支招:要敢於對孩子說“不”。
面對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無理要求要果斷地說“不行”, 千萬不能哄騙孩子, 以免孩子認為家長不守誠信, 給孩子當反面教材;另外, 面對孩子的錯誤言行,
Advertisiment
陷阱四
特殊待遇
案例:孩子在家庭中地位高人—等, 處處特殊照顧。 —切以孩子為中心, 孩子享受著特殊待遇。 好東西別人不能吃, 只能孩子吃;電視別人不能看, 孩子看動畫片, 父母老人站—邊;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 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 送禮物。
危害:這樣做容易讓孩子養成唯我獨尊、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品德。 長此以往, 孩子不懂得尊敬老人、父母, 沒有—點愛心。 俗話說:“嬌兒不孝, 嬌狗上灶”。 最後害的是孩子, 傷的是父母大人。
專家支招:擺正心態, 平等對待。
王春福教授提醒父母們:要讓孩子學會分享, 要讓他明白, 他只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員,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小皇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幸福和快樂同樣重要。多引導孩子與大家一起分享各種物品,經常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之類的教育故事,不要遷就孩子過度的欲望,堅決拒絕他的無理要求,久而久之,孩子會慢慢改正的。
陷阱五
無原則袒護
案例:當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鬧不愉快時,總是袒護自己的孩子,把矛盾指向別人。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
危害:這樣做會造成孩子全無是非觀念,嚴重時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袒護孩子的錯誤,會蒙住孩子辨別是非的眼睛。偏袒自己的孩子,只指責別人的錯誤,不利於孩子養成寬容他人、友好相處的品質。
專家支招:不充當保護傘。
張香蘭博士提醒父母們:在教育孩子方面,全家人都應該保持觀點一致。當孩子犯了錯,一方嚴厲教子之時,持有不同觀點一方應該這樣做:⑴退避,不讓孩子看到有保護傘而有抵抗心理、求助心理;⑵做好善後工作。事後將道理冷靜地分析給孩子聽,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錯了,父母大人的教育才會收到實效。
這些愛對孩子是危險的陷阱。希望小編的介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小皇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幸福和快樂同樣重要。多引導孩子與大家一起分享各種物品,經常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之類的教育故事,不要遷就孩子過度的欲望,堅決拒絕他的無理要求,久而久之,孩子會慢慢改正的。陷阱五
無原則袒護
案例:當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鬧不愉快時,總是袒護自己的孩子,把矛盾指向別人。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
危害:這樣做會造成孩子全無是非觀念,嚴重時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袒護孩子的錯誤,會蒙住孩子辨別是非的眼睛。偏袒自己的孩子,只指責別人的錯誤,不利於孩子養成寬容他人、友好相處的品質。
專家支招:不充當保護傘。
張香蘭博士提醒父母們:在教育孩子方面,全家人都應該保持觀點一致。當孩子犯了錯,一方嚴厲教子之時,持有不同觀點一方應該這樣做:⑴退避,不讓孩子看到有保護傘而有抵抗心理、求助心理;⑵做好善後工作。事後將道理冷靜地分析給孩子聽,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錯了,父母大人的教育才會收到實效。
這些愛對孩子是危險的陷阱。希望小編的介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