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夕, 患有不同程度“開學恐懼症”的, 以中小學生居多。 因為有大量未完成的假期作業, 再加上擔心開學後學習緊張、壓力大, 容易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等, 是短時間內的心理問題。
要開學了, 往日舒服的懶覺、精彩的電視節目、無拘無束的玩耍, 都將被英語單詞、作文題目、數理化公式取代。 假期中, 孩子在身心各個方面都處於相對放鬆和隨意狀態, 而即將到來的高強度、快節奏的學習生活, 難免讓孩子們對開學產生抵觸情緒。
開學後, 孩子們需立即轉入緊張的學習狀態,
Advertisiment
環境轉換過程中, 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有這幾類:比較自我, 在學校人緣不太好的學生;學習壓力很大, 對自己各方面要求苛刻的學生;即將進入陌生環境, 自身心理素質低, 適應環境困難的學生。
對症處理專家認為, 學生如果對即將到來的學習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 就容易導致焦慮情緒。 這主要是因為, 假期無憂無慮的生活, 與開學後緊張的學習將形成鮮明的反差,
Advertisiment
對此, 家長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 激勵、引導孩子, 談談學校、同伴和新學期, 多說欣賞和鼓勵的話, 從正面的角度給孩子以信心, 讓孩子感到上學的幸福感, 期待著開學。
循序漸進開導孩子的不良情緒
如何面對孩子的開學情緒?專家建議:尋找原因, 對症處理, 不要強壓。
表現一:學習壓力大的學生, 力求自身完美, 特別在意自己在學校的表現, 特別在乎老師和家長對自己的評價, 所以即使是小事仍會自我要求嚴格, 一旦達不到目標, 就會造成心理壓力, 繼而導致情緒問題。
表現二:面對比較自我的學生, 家長應從小注意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群居性。 父母除了抓孩子成績的同時, 還要教會孩子如何和同學相處,
Advertisiment
對症處理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有分寸, 可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階梯性的要求, 把目標分解, 逐步完成, 進而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 從小注意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不要給孩子過大的精神壓力, 基於興趣的學習, 可以使孩子健康地成長、成才。
孩子要躲的時候, 家長應該做的是想辦法讓孩子學會面對, 或幫助孩子克服他想要逃避的困難, 情緒宜疏不宜堵, 有時候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的確需要家長用心良苦。
積極自我暗示能戰勝恐懼
暗示是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 從而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 使他的思想、行為與自己的意願相符合。
Advertisiment
自我暗示對人的心理作用很大, 有時甚至會創造奇跡。 例如參加高考的學生, 如果持續保持一種積極的自我暗示, 告訴自己, 通過努力一定可以達到目標, 這種積極的心態會克服高考帶來的焦慮。
我們的一生中, 會面臨很多突發而困苦的應激事件, 此時, 注意不要受到消極的環境暗示、言語暗示和他人的行為暗示, 而應適當用積極的自我暗示方法, 使自己產生勇氣, 產生自信, 爭取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症處理採用動作也可進行自我積極暗示, 如考試緊張時, 做個祈禱或別的動作, 使自己達到一種特別的心理流暢狀態;也可將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適度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