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幼兒期, 我們都會有一種觀念, 認為那是既不知人生之複雜, 又不懂煩惱與恐怖的人生最幸福的一個時期。 其實, 小時候的我們, 是否有過幸福感或快活呢?不見得吧。 60歲的老人有60歲老人的煩惱, 同樣的, 1~2歲的幼兒也有他的不安與恐懼感。
幼小的小孩為什麼會產生這種不安或恐懼的感情?細想起來, 原因多半都是潛藏在父母親所疏忽的瑣碎之中。 京都大學花山天文臺台長富本正太郎先生, 前時在幼兒開發協會所出版的雜誌上, 發表了他的幼兒體驗。 他說:不可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
這裡且舉一個比較奇特的例子。
Advertisiment
他自己透露說, 小時候不知怎麼一回事, 同臉孔比起來, 好像鼻孔顯得特別大。 二三歲時, 就像一般小孩一樣, 在玩耍的時候總要不自覺地挖鼻屎。 這樣一來, 在眾人面前也常常遭到母親提醒說。 “不行, 不行, 這樣鼻孔會越挖越大。 ”因為常常被人這樣提醒, 久而久之, 竟然變得遭到指點之同時, 會不自禁的立刻捏一捏鼻子,
Advertisiment
聽他這樣說, 我也不客氣的看了看他的鼻孔, 看來或許要比普通人的大一點, 但並不怎麼明顯。 就算是有些惹眼吧, 那也可能只是喜歡不經意地暴露孩子缺點的母親的一種感覺罷了。 他曾半開玩笑的說:“所幸, 他有一位很通達的祖母呵護他, 並在他長大後, 告訴他怪癖的由來。 或許就是這樣, 怪癖雖然沒能矯正過來, 長大後卻是能同一般人一樣的在社會上工作。 ”但, 這可能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因為你稍一不小心, 也很可能為這類瑣碎的事情而未能理解自己, 以致于變成怪人。
事實自不限於這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