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發掘孩子的個性和才能, 創造機會給孩子更多的體驗和經歷固然重要。 但是此時務必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 家長自己過去擅長的體育運動或者現在的興趣愛好不要強加給孩子。 打個比方說, 自己以前曾是足球健將, 便不由分說地讓孩子也去踢足球, 到頭來讓父母悔不當初。 這樣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高木三兄弟俊幸、善朗和大輔如今活躍在J聯賽的東京綠茵隊(TokyoVerdy)o當然, 他們三人並不是Buddy幼稚園的畢業生。 但他們的父親正是退役的職業棒球手高木豐。 作為父親雖然一心希望孩子們也去打棒球,
Advertisiment
雖說父母有“想讓孩子打棒球”或者“想讓孩子踢足
球”的意願, 但如果只是剃頭擔子一頭熱, 孩子本身對此並沒什麼熱情, 那就沒有必要強求。 這時家長就要放手讓孩子探尋其他道路。
還有一點需要多加注意的是父母不能先人為主地認定“因為自己沒有運動天賦, 自家孩子肯定也不擅長運動”。 在校際比賽上我見過許多出色的體育健兒, 其中為數不少的家長自己本身也並不擅長體育運動。
如果家長自從一開始就斷言“自己討厭體育運動”, 有可能會影響孩子也跟著討厭起體育運動。 談及音樂、繪畫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即便家長自己不擅長體育、音樂或者繪畫, 也請給予孩子們自己體會各種樂趣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孩子們要是覺得對體育或者音樂有興趣的話, 那麼父母和孩子不妨先較量看看。 作為父母, 不鼓勵孩子“大膽嘗試看看”是不行的。
孩子們對父母的一言一行觀察敏銳, 如果感覺父母認為“這事沒什麼意思”的話, 任憑怎麼勸說大概也不願意去嘗試了。
反之, 如果大人表現得當, 便會得到驚人的好效果。
如果父母唱起歌來歡快非常, 那麼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跟著開心地哼唱起來。 如果父母踢起球來分外神氣, 那麼孩子也會自然而然地喜歡上踢球。 在和孩子一同共用天倫之樂的時候, 話匣子也打開了,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也變得更加順暢了。
父母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