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周銳) 國慶日期間, 四歲的兒子第一次有了書面家庭作業, 這已經讓王女士一時難以適應。 更讓她鬱悶的是, 自己還要在作業本上對孩子做出類似“優、良、中、差”的評價。
昨日, 王女士致電本報“教育及時呼”, 直指這類家庭作業讓家長和孩子“太傷心了”。 她希望有“過來人”能給她支支招――這份家庭作業, 怎麼作答才是優。
家住漢口的王女士, 孩子今年四歲, 在一家幼稚園讀中班。 國慶日期間, 老師給孩子佈置了7頁數學作業。
“作業不算多, 一頁最多三四個小題。 ”王女士告訴記者, 這些看似很生活化的題目其實就是在考孩子10以內的加減法。
Advertisiment
“在我的印象中, 這應該是小學一年級的題目了。 家長要讓四歲的孩子弄懂這些, 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女士感歎說, 平時一直認為自己孩子很聰明, 可是在這些題目面前, 她的自信沒有了。
更讓王女士為難的是, 每做完一題, 家長都要做出記錄和評價:不能完成;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簡單提示後完成;能獨立完成、並能講出道理。
“這不是明顯地給孩子分三六九等嗎?特別是讓家長給自己的孩子貼‘優良中差’標籤, 這讓孩子和家長太傷心了!” 王女士說。
“如實評價, 會不會讓老師認為孩子智力不行, 以後不夠重視?如果統統都評價‘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