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究竟要在孩子身上完成什麼任務?


有太多的家長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學習上, 其實那主要是學校的事情。 有很多家長對於學校教育應做的事, 瞎忙個不停, 比如幫孩子做作業, 檢查孩子的作業, 監督孩子等。 而到頭來勞而無功, 事倍功半。 我認為我們很多家長都是不務正業者, 我們是種了別人家的地, 荒了自己家的田。 沒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 做為家長, 我們要完成的任務是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主動進取精神、學習興趣和好習慣。 這是孩子成長的六大核心精神軟體, 如果這些沒處理好, 孩子是註定要出問題的。

第一個要鑲進孩子生命裡的軟體是“自尊心”

Advertisiment

當孩子開始尊重自己, 把自己當作和別人一樣平等的人來尊重的時候, 孩子的主體人格就建立起來了。 自尊心是孩子的精神人格的脊樑。 如果孩子沒有建立起自尊心, 他就不會在意別人臬看他, 他不懂如何去看別人的眼神, 他不會用心去研究人群的行為規則, 他也就不會尋求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由此也就沒有了上進心。 這時通過批評來教育孩子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他不在乎你的看法, 你的批評對他不起作用。 沒有自尊心的孩子不會主動參與群體活動, 不尊重別人, 不尊重自己, 沒有在群體中出類拔萃的欲望。 應該說, 自尊心是孩子的生命之火, 是孩子成長的原點。 自尊心沒有建立起來,

Advertisiment
就等於孩子的生命之火沒有點燃, 因此, 他不會有成長的動力。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 把孩子當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來對待。 當父母尊重孩子的時候, 他開始尊重自己, 進而他會尊重別人。 這樣他的“人化”過程才能啟動。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個重要的方法是無條件地愛孩子。 當父母無條件地愛孩子的時候, 孩子的自我價值會上升, 他開始感覺自己很好, 進而會產生尋求更好的動力。

第二個軟體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對家長來說, 不能說是一輩子的任務, 至少是孩子25歲以前的任務。 孩子在離開家長之前, 家長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種動態的過程,

Advertisiment
是一個不斷地樹立過程。 就是說一個人不能一勞永逸地永遠有自信心, 他必須每時每刻地培養自己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去做事時的主觀心理狀態。 有了自信心他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甚至調動潛能, 把事情做成功。 假若打個比喻, 自信心相當於電腦進入主運算程式的前置程式。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自信心, 當他面對一個習題時, 他的大腦進入的是一個子系統, 啟動的程式是如何解釋為什麼沒做上這題, 我為什麼不行。 而有自信心時可以進入主運算程式, 他的大腦的注意力焦點會集中在解題方法上,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總可以把問題做出來。 所以自信心是一個孩子能否做事(即學習), 能否把事情做對的核心和心理程式。
Advertisiment
誠然, 自信不是我們大家理解的挺胸抬頭那麼簡單。 它是人們做時的心理運算程式:一個自信的小學生, 他面對試題時, 大腦會深入題的內部去運轉, 去找條件和結果的因果關係, 把題做對;如果沒自信的孩子, 看到題能上能下上會停留學生題的表面, 感受問題帶來的壓力和焦躁的情緒, 然後會想:這題怎麼這麼難?老師為什麼這麼出題?我做不出我媽會怎麼批我?結果20分鐘過去, 他根本沒有做題, 而在想別的東西和感受痛苦。 最後他得出討論:你看我數學不好吧, 我還是不行!

第三個精神軟體是“責任心”

責任心是一個孩子意識到自己和

其他人的相互關係時產生的主觀心理狀態。 當一個人的行為與其他人的痛苦、快樂產生因果聯繫,

Advertisiment
自己對這種聯繫很看重的時候, 就生產了責任心。 一個孩子在課堂上講話影響其他同學, 如果他有責任心就不會在課堂上講話了。 責任心分為對內的和對外的責任心。 對外的責任心比如對別人、對家庭、對社會的。 我們要講的是孩子對自己的責任心, 我們太多的家長沒有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責任心, 沒能使孩子對自己的筆為負責任, 然後由我們來看管, 來強迫, 這樣, 等於孩子對人生的責任由家長來承擔了。 家長當了員警, 孩子成了小偷, 我們不斷在後面監督。 如果孩子建立起對自己負責任的責任心我們家長的監督職能就可以解除了。 責任心沒建立, 一個孩子是斷然不可能去積極進取的!孩子會變得被動, 家長推一下他動一下。

第四個精神軟體是“主動進取精神”

如果孩子自己要成長,自己要學習,那麼教育孩子就是太簡單的一件事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而腦力勞動的特點是,勞動者必須處於“主動狀態”才能學習好。如果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孩子是無法學習好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我們沒有培養出孩子的行動進取精神,那麼將來孩子是斷然不可能在人生中成功的。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就意味著一個孩子對生命沒興趣、對人生沒有興趣、對自我沒有興趣、對一切都沒有興趣,整個人萎靡不振,那麼這個孩子精神上是不可能發育成長的。

第五個精神軟體是“學習興趣”

我在大學時讀過蘇聯教育家寫的《學習與興趣》一書,讀完之後豁然開朗。那裡的基本概念是說:興趣是學來的,不是天生。所謂興趣是當孩子在做這種行為的時候,他能感受到快樂,不用意志力逼著自己去做,形成自動反應叫做興趣。如果孩子在腦的神經系統中,做一個學科的功課會產生條件反射的快樂,學習興趣就產生了。這種行為習慣是培養出來的,孩子第一次做這個行為是不會有什麼快樂的,反復行為,最後能不用意志力,條件反射的把事情做對,再由於家長的表揚、鼓勵,孩子找到了快樂,時間長了,形成自動反應了,每次行為孩子能夠找到勝地任自如的感覺。此時,所謂興趣就產生了。我們有太多的家長認為學習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實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絕不是*意志力學習的。孩子晚上看書到一、兩點鐘,是因為有興趣看書,不想睡覺,也不覺得累。如果憑意志力,是斷然做不到的!因此我們得出結論,對於孩子來說,要想使孩子學習好,培養學習興趣是前提,是第一位的。而學習興趣是需要家長對孩子從小進行培養的。

第六個精神軟體是“好習慣”

習慣即不用意志力就能做出自動反應。好習慣是一個人快速成功的快車道。真正以學習為生的人,比如很多優秀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教授,沒有人是*意志來學習的。這些人都是因為學習產生居心叵測才會沒日沒夜地做,後來成了習慣。一個人的習慣決定他日常的行為,而這日常飛行決定了他的成就。

總結上述觀點,我們家長的任務就是要在孩子的大腦中鑲入這些精神軟體。家長好比程式輸入員,孩子象剛出廠的電腦,硬碟還沒有經過格式化,需要一道道輸入程式,然後才可以獨立的使用。孩子只有變成獨立的人,才得以在社會上正常行走!

家長推一下他動一下。

第四個精神軟體是“主動進取精神”

如果孩子自己要成長,自己要學習,那麼教育孩子就是太簡單的一件事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而腦力勞動的特點是,勞動者必須處於“主動狀態”才能學習好。如果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孩子是無法學習好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我們沒有培養出孩子的行動進取精神,那麼將來孩子是斷然不可能在人生中成功的。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就意味著一個孩子對生命沒興趣、對人生沒有興趣、對自我沒有興趣、對一切都沒有興趣,整個人萎靡不振,那麼這個孩子精神上是不可能發育成長的。

第五個精神軟體是“學習興趣”

我在大學時讀過蘇聯教育家寫的《學習與興趣》一書,讀完之後豁然開朗。那裡的基本概念是說:興趣是學來的,不是天生。所謂興趣是當孩子在做這種行為的時候,他能感受到快樂,不用意志力逼著自己去做,形成自動反應叫做興趣。如果孩子在腦的神經系統中,做一個學科的功課會產生條件反射的快樂,學習興趣就產生了。這種行為習慣是培養出來的,孩子第一次做這個行為是不會有什麼快樂的,反復行為,最後能不用意志力,條件反射的把事情做對,再由於家長的表揚、鼓勵,孩子找到了快樂,時間長了,形成自動反應了,每次行為孩子能夠找到勝地任自如的感覺。此時,所謂興趣就產生了。我們有太多的家長認為學習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實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絕不是*意志力學習的。孩子晚上看書到一、兩點鐘,是因為有興趣看書,不想睡覺,也不覺得累。如果憑意志力,是斷然做不到的!因此我們得出結論,對於孩子來說,要想使孩子學習好,培養學習興趣是前提,是第一位的。而學習興趣是需要家長對孩子從小進行培養的。

第六個精神軟體是“好習慣”

習慣即不用意志力就能做出自動反應。好習慣是一個人快速成功的快車道。真正以學習為生的人,比如很多優秀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教授,沒有人是*意志來學習的。這些人都是因為學習產生居心叵測才會沒日沒夜地做,後來成了習慣。一個人的習慣決定他日常的行為,而這日常飛行決定了他的成就。

總結上述觀點,我們家長的任務就是要在孩子的大腦中鑲入這些精神軟體。家長好比程式輸入員,孩子象剛出廠的電腦,硬碟還沒有經過格式化,需要一道道輸入程式,然後才可以獨立的使用。孩子只有變成獨立的人,才得以在社會上正常行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