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今年剛上幼稚園, 在集體生活中, 時不時會碰到一些小摩擦, 最讓我感到擔心的是她受了欺負還不吭聲。 前段時間, 她爸爸出差回來時買了一件漂亮的玩具, 她很喜歡, 去幼稚園的時候也帶上, 說跟小朋友一起玩。
那段時間我工作忙, 也沒注意到一些細節情況, 兩三天后才發現她一直沒把玩具帶回來, 問原因, 女兒才支支吾吾地說, 被班上的一個男孩拿去了, 她要不回來。
聽了後我很生氣:女兒怎麼這樣沒出息, 自己的東西被搶了還不敢要。 我想第二天找老師去瞭解情況, 老公卻勸說這是小事,
Advertisiment
上個週末, 貝貝和社區裡的幾個孩子聚在遊樂場邊玩耍, 他們都是四五歲左右, 家長們也比較放心, 沒有貼身跟隨。 我和另外一位家長在旁邊閒聊起來, 突然, 兒子眼淚汪汪地跑過來, 我一看, 他的小臉上有一道紅印, 很明顯是用手抓的。
兒子哭著說, 他正準備爬滑滑梯, 可旁邊那位比較高大的小男生要插隊, 還動手打了他, 受了欺負的貝貝顯得很可憐。
我真想教他勇敢地去跟對方“幹一架”, 可理智告訴我不能這樣, 只能是帶著兒子找那個小男孩講理去, 因為都有家長在場, 大家只是和和氣氣地說了一些大道理。 表面上問題解決了,
Advertisiment
專家說法: 孩子的世界裡沒有“吃虧”
孩子們之間的打鬧跟成人之間的打鬥是有本質區別的, 他們之間的打鬧更多的是帶有遊戲成分, 是一種玩耍。 在玩耍的過程中, 孩子們慢慢學會與周圍小朋友該如何交往, 對他們來說, 也沒有“吃虧”與“不吃虧”的概念, 很多時候, 所謂“吃虧”其實是家長的想法。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 兩個孩子剛剛打架了, 而且還是滿臉淚水的, 可一會兒又在一起親密無間地玩。
所以, 只要能保證孩子的安全, 家長沒有必要把孩子們之間的打鬥看得過於嚴重。 如果只是偶然受到欺負, 完全不必理會, 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 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傳遞一種受欺負的概念,
Advertisiment
理智做法:學會自我保護
當家長遇到這種問題時, 理智的做法是:如果孩子沒當回事, 繼續高興地玩耍, 家長也就不要再追究;如果孩子很傷心, 很委屈, 家長就先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公正客觀地幫助孩子進行分析, 在這件事上, 誰做得好, 誰做得不好, 在批評別的孩子的缺點的同時, 也要指出自己的孩子在這一事件中的責任, 不要把埋怨都傾瀉在別的孩子身上, 要讓孩子學會寬容、大度。
然後家長要及時和對方孩子的家長溝通, 提出問題所在, 友好地商量解決方法。 當雙方家長意見達到一致時, 可帶兩個孩子見面, 這時候家長不需要再摻合,
Advertisiment
此外, 還應該儘量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勇於表達、敢於據理力爭的勇氣。 要力勸孩子別在欺負他的人面前哭, 哭泣只會導致對方變本加厲地嘲弄。 教孩子表現出自信心, 比如, 告訴他注視著欺淩弱小者的眼睛說:“住手, 我可不喜歡你所做的事情”, 然後, 昂首挺胸地離開。
網友支招:不服輸 “以牙還牙”
對於“孩子受欺負該怎麼辦?”這個話題, 網上的媽媽們也充分發表意見。 愛子心切, 在這個競爭的社會, 家長們希望孩子從小就是強勢的, 很多媽媽認為, 如果孩子受到別人欺負, 一定不能服輸, 要還擊過去。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 你一味忍讓退縮,
Advertisiment
然後告訴他要學會自我保護, 如果自己沒辦法解決, 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 孩子間的玩鬧不過是過家家, 只要好好疏導, 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 ”網友冉冉媽說道。
記者手記:從源頭上 杜絕校園暴力
近幾年來, 校園暴力事件不斷發生, 有些甚至讓人瞠目結舌, 我們很困惑,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不可否認, 除了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外, 一些家長的教育方式也難逃其咎。
校園暴力中, 受暴者身心受到傷害, 施暴者最終也會受到相應的制裁, 可以說, 雙方都是受害者。 作為家長,我們就應該從源頭上杜絕此類事情發生,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教育他,與人和平相處,不要欺負別人,拳頭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要教給孩子辯理、保護、反抗的能力,從小鍛煉他解決棘手問題的能力。
作為家長,我們就應該從源頭上杜絕此類事情發生,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教育他,與人和平相處,不要欺負別人,拳頭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要教給孩子辯理、保護、反抗的能力,從小鍛煉他解決棘手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