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要如何拯救孩子扭曲性格呢?

古時候, 有一個國王, 非常寵愛自己的小公主。 這個公主從小嬌生慣養, 要什麼國王就給她什麼。 有一天, 公主指著天上的月亮說要摘下它, 這可難壞了國王。 於是他就召集幾個侍從商量:如果拿不到月亮公主一定會鬧翻天, 會被氣壞的;如果答應她顯然是不現實的的。

這時有一個侍從出主意說:每到晚上用布把院子遮起來, 公主看不見月亮自然就不要了。 國王為了心愛的女兒不受委屈, 準備採納, 這時一位侍女突然說, 讓我問問孩子。 於是她就去問公主心中的月亮是什麼樣子, 沒想到公主笑著說;“就像一面鏡子,

Advertisiment
金子做的, 有樹那麼高。 ”國王吃了一驚, 就讓人做了一面金色的鏡子送給了公主, 公主就高興地以為摘到了月亮。

這是一個關於家庭教育的故事, 讓我們看看國王的教養模式:先是有求必應, 孩子根本不需要會做什麼, 只要會提要求就行,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單一的生活模式――索取。 終於有一天提出的要求再也滿足不了了, 就想把孩子的眼睛蒙閉起來, 以求解決問題。 但是, 孩子總有一天會明白看不見月亮的真實原因, 這時被欺騙就是孩子最直接的感覺, 她還會相信人嗎?連最親的父母都在騙自己, 世上還有人可信嗎?從思維模式單一到信任危機這是多麼可怕的性格基礎!單一意味著低能力, 不信任人意味著人際關係障礙!這就是家長溺愛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Advertisiment
相比之下, 這位侍女就要務實的多, 她最起碼知道和孩子交流, 而且啟發了孩子的想像。 大量的事實證明, 孩子想像時是愉快的、自信的、有創造性的, 她會寬容地接受符合她想像的東西, 而且, 一旦發現想錯了就會自我糾正, 而不是去埋怨別人。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一樣有那麼多的家長嬌慣孩子。 由於不能滿足孩子無休止的索要而遭憎恨的父母比比皆是, 有的孩子因此殺死了父母, 有的以自殺來懲罰自己的父母, 有的患上了心理疾病。 心病猛如虎!誰能說心理問題就可以忽視, 誰又能說心理疾病僅僅是挫折造成的?性格第一, 教育第一, 所以, 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之後仍然有一定的人員素質工程。

Advertisiment

社會的進步, 物質條件的改善, 許多家長採用以上國王的方式日復一日的愛著自己的孩子。 人的基礎性格在七八歲以前基本形成, 當兒童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時, 他的應對模式決定了他的性格方向, 多次的重複應用又會使模式固定, 最終影響人的一生。 而上學以前也是人們最容易忽視的心理階段, 家長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升學, 卻不知道孩子的命運更多地依賴自己忍受挫折的能力。

作為一個家長儘量不要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一個人從小就得有體驗必要失敗的經歷, 這樣他才能忍耐和寬容, 包括對待別人和自己。 別人犯了錯誤他不挑剔,

Advertisiment
自己做錯了也不自卑, 僅此一點就夠自己收益終生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