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要學會與孩子相互尊重

什麼是正面管教的相互尊重?是成人尊重自己並根據情形的需要做出榜樣。 與此同時, 要尊重孩子的尊嚴, 和善對待孩子, 這種尊重一定是相互的!

正面管教與傳統的管教方式非常不同, 正面管教與懲罰沒有任何關係(很多人認為“懲罰”和“管教”是同義詞), 正面管教是為了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和人生技能。  

對小孩的正面管教涉及到你要怎麼做, 並如何和善而堅定地堅持到底, 而不是期望著你的孩子“守規矩”。 隨著孩子逐漸成長並變得能力更強時, 可以讓他參與專注於解決問題並參與規則制定的過程。

Advertisiment
這樣, 既就能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 感覺到自己更加能幹, 並學會以有用的方式運用他的力量和自主, 感覺到更有動力並按照他確定的解決方案和規則去做。 正面管教可幫助你與自己的孩子建立一種愛和尊重的關係, 並幫助家長和孩子在未來的很多年裡一起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是以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他的同事魯道夫.德雷克斯兩位心理學家的的工作為基礎的。 阿德勒相信, 每個人都有得到尊嚴和尊重的平等機會。 德雷克斯是“在所有關係中—包括家庭中--都需要尊嚴和相互尊重”這一理念的宣導者。  

在正面管教構成原理的板塊中還包括:相互尊重, 這也是本期要與大家分享的內容。  

如何尊重孩子 

對孩子尊重,

Advertisiment
意識是應把孩子看做和我們自己一樣, 是個享有同等決定權的人, 但這樣的權利並不代表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能做的事。 每個人在家庭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 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權利。  

嬌慣孩子並不是尊重孩子;不讓孩子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借孩子實現我們未實現的目標也不是尊重孩子。  

Example:9歲的妮妮是家裡的唯一孩子, 她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關心。 而父母對她的行為和學習要求卻很高, 為她安排了很多的活動, 期望她各方面表現出色。 體育、鋼琴、班幹部、跳舞、背誦等等。 每時每刻, 妮妮都需要做到無懈可擊, 舉止得體。 所有認識妮妮的人都認為她是個優秀出眾的孩子, 可是, 她仍然有幾個父母怎麼也糾正不了的毛病:煩躁的咬指甲,

Advertisiment
經常做噩夢, 以及神經質的抖腿。  

妮妮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高標準、高期待”的殘忍。 因為妮妮想討父母關心, 竭盡全力達到她們的期望, 再加上她比一般孩子更聰明些, 又很努力, 她內心的不安全感和反抗已經顯露出來, 她不會公然對抗, 只有在夢裡反抗。 妮妮一生都要為了滿足父母讓她出類拔萃的願望, 而無法尊重自己。 只有當我們信任孩子、信任她的能力時候, 才能真正表現出對她的尊重。  

尊重孩子其中一種方式是用語言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我看得出來你很失望(或者生氣、心煩等等)。 ”相信孩子能經得起挫折並能由此培養出對自己的信心, 也是尊重孩子。  

如何尊重我們自己 

崇尚愛和自由的家長有時候會以為所有的權利都在孩子一邊。

Advertisiment
而事實上, 在平等的關係中, 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權利。 那麼, 怎樣來尊重自己?允許孩子對你(或者別人)不尊重, 而不是“和善”, 這正是讓人難以理解的地方。  

假設孩子和你頂嘴。 “和善而堅定”的一種處理方式是你走開, 到另一間屋裡去。 也許我們能聽到一種聲音“那不就等於放過他啦?”我們分析一下, 你雖然不能迫使別人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 但你可以自己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自己。 走開就是你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你自己, 而且這樣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榜樣, 你可以在稍後再找孩子談, 這樣每個人都有機會讓情緒平靜下來。 心情好了, 才能把事情處理好。

Advertisiment
 

什麼是尊重情形的需要

孩子生活在這個世界裡, 需要學習尊重自然法則。 孩子必須瞭解社會秩序和規律是自由的一部分, 如果不守秩序, 所有人的自由都會受到影響。 一旦我們覺得堅定贏得了孩子的尊重, 同時也尊重了孩子, 引導孩子對秩序和規律的尊重將變得很容易。

如果我們過分保護孩子, 他無法體驗不尊重顧慮的後果, 那麼他就不會尊重秩序和規律, 如果他被刀傷過, 他就會對刀的鋒利產生尊重;如果沒有正確使用火, 就會被燒傷;如果沒有學會平衡身體, 騎車時就會摔倒;如果沒有學會閃躲, 就會被球打到, 孩子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要學會尊重自然法則。 所以, 在任何需要尊重秩序和規律的領域, 孩子都要從實踐和經驗中學習,從行為中而不是從語言中學習。 

孩子不遵守規則,是現在父母們最普遍的抱怨。孩子們通常正是用這種反叛形式來對抗大人,父母們越是要求孩子們把東西放好,大多數孩子越是覺得討厭,媽媽們越表現整潔的重要性,越容易受到孩子的反抗,而這種反抗通常都能獲得成功。 

一些相互尊重的話語,可以增進孩子們的合作 

等一下就輪到你啦,請等一下。 

我知道您能換一種尊重人的說法 

我很在乎你,會等到我們能相互尊重時在繼續談。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個好辦法 

要做,不要說(例如,平靜地默默握住孩子的手,象孩子演示怎麼做) 

(當孩子在商店發脾氣時)“我們現在要離開商店,待會再來。” 

孩子都要從實踐和經驗中學習,從行為中而不是從語言中學習。 

孩子不遵守規則,是現在父母們最普遍的抱怨。孩子們通常正是用這種反叛形式來對抗大人,父母們越是要求孩子們把東西放好,大多數孩子越是覺得討厭,媽媽們越表現整潔的重要性,越容易受到孩子的反抗,而這種反抗通常都能獲得成功。 

一些相互尊重的話語,可以增進孩子們的合作 

等一下就輪到你啦,請等一下。 

我知道您能換一種尊重人的說法 

我很在乎你,會等到我們能相互尊重時在繼續談。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個好辦法 

要做,不要說(例如,平靜地默默握住孩子的手,象孩子演示怎麼做) 

(當孩子在商店發脾氣時)“我們現在要離開商店,待會再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