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要抓住時機擴展孩子豐富詞彙量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達方式的形成是一個“社會學習”的過程, 孩子不斷地向周圍的人學習如何用語言表達。 家長的說話方式直接成為孩子說話方式的模仿和參照物, 因此在和孩子交談時要注意:豐富的詞彙量。

專家稱, 詞彙量是清晰、自由、流暢地表達自己所思所想的基礎。 豐富孩子的詞彙量, 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 例如, 和苗苗一起散步時, 我們經常輪流說反意詞, 或用反意詞造句。 如:“這棵樹真粗呀!”, “那棵樹真細呀!”, “有燈光的地方很明亮”, “沒有燈光的地方很黑暗”等等。 這樣散步既有樂趣又能促使孩子觀察周圍的世界,

Advertisiment
並把她觀察到的景象清晰、準確地說出來。 用水盆洗手時, 我會見縫插針地講個像“刻舟求劍”這樣的與水有關的成語故事, 一邊講, 一邊在水裡比劃。 豐富孩子的詞彙量不用花專門的時間, 關鍵是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個有心人。

抓住時機及時施教, 也是豐富孩子詞彙量的有效方法。 例如, 苗苗離園回家的途中, 偶爾想嘗試獨自回家的滋味。 於是, 我們就在離家很近的地方分兩條路各自走, 到家門口匯合。 每逢在家門口見到媽媽了, 苗苗就特別高興, 我便趁機告訴她:“這叫‘殊途同歸’。 ”以後, 每逢與我走不同的路到同一個地點匯合了, 她都會說:“我們殊途同歸!”

豐富孩子的詞彙量, 還要對孩子詢問的生詞耐心地、透徹地解釋其含義,

Advertisiment
並舉一反三。 例如, 孩子經常會問一些她從電視上或他人談話中聽來的生詞, 如什麼叫“否則”、“偶然”, 甚至有些難以解答的用語, 如什麼叫“機關”, 什麼叫“下基層”。 每逢這時, 我首先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釋生詞的含義, 然後用造句來說明它的用法。 例如, 解釋“否則”是“要不然”的意思, 我舉例句:“下雨天出門要打傘或穿雨衣, 否則會被雨淋濕。 ”舉幾個例句以後, 我就讓孩子自己用“否則”來造句,如果她在造句中, 將“否則”用得很恰當, 我就表揚她;如果用詞不當, 我便及時糾正, 然後再造幾個例句, 再讓孩子造句, 直到她能恰當地運用“否則”這個詞。 舉一反三, 能很有效地引導孩子掌握新詞彙。 孩子對這種方法很感興趣。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