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要按照社會道德規範教孩子知榮辱

不良行為需要“解毒劑”

榮辱觀的培養之所以重要, 是因為它是孩子不良行為的“解毒劑”。 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經說過, 只有出自衷心的羞恥心和不願見惡於人的畏懼心, 才是真正的約束。 也就是說, 孩子具有羞恥心, 就能夠對自己的不符合道德規範的言行產生否定的情緒體驗, 比如感到內疚、自責、悔恨等等, 從而激發自尊、自重、自愛等高尚的道德動機去約束、制止自己的不良品行。

榮辱心是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情感。 從孩子懂事開始, 就表現出對周圍人的評價的高度敏感。 此時父母的道德水準顯得格外重要。

Advertisiment
父母們按照正確的道德規範對孩子進行肯定與否定、讚賞與懲罰, 會使孩子將其逐漸內化為某種道德情感, 對自身的言行或者產生自尊心、正義感、自豪感, 或者產生自責、內疚、悔恨等情緒。 如果父母引導失誤,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打下扭曲的烙印, 便會使孩子產生錯誤的道德評價, 混淆善與惡、美與醜、榮與辱, 進而產生失范越軌行為。

教孩子知榮辱, 要提高孩子識別真假、美醜、善惡的道德判斷力, 也就是從小開始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好的, 會受到周圍人的表揚, 什麼是壞的, 是會受到譴責的。 比如, 當兩個孩子爭蘋果, 在父母的指點下, 孩子把大個兒的給了別人, 自己留下小的, 媽媽誇獎道“你真懂事, 知道讓著別人了!”孩子會從媽媽對自己行為的評價中產生榮譽感,

Advertisiment
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滿足, 並會在以後重複類似的行為。 如果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 父親以譴責的口吻和嚴肅的表情對孩子說“不經別人允許拿人家的東西就是偷, 這樣做是可恥的!”孩子便會從父親的不滿態度中體會出自己行為是不體面的, 而產生內疚感, 避免再做這樣的事。 父母對孩子這種最初的、一點一滴的教導, 將成為孩子成長中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評價的基礎。 而且這種教育越早, 對孩子的作用越大。

教孩子知榮辱, 不是簡單、孤立地說教, 需要父母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孩子。 一方面, 父母要檢點自己的行為, 重視自己的名譽, 自重自愛。 對自己的過失,

Advertisiment
尤其是與孩子有關的過失行為, 比如由於誤解錯打了孩子, 或者對孩子說了謊話, 要敢於在孩子面前袒露自己的內疚和悔恨之心, 讓孩子從中受到啟迪。 另一方面, 要經常用孩子所能理解的代表真善美的正面榜樣和反映不良品行的事例, 與孩子的行為進行對比, 激發孩子對高尚品行的崇敬之情和榮譽感, 以及對不良品行的厭惡之情和恥辱心。

孩子按照社會要求的道德標準, 建立了正確的榮辱觀, 父母要給予積極的保護, 尊重孩子。 任何對孩子的諷刺、挖苦、斥責、體罰、羞辱, 都會使孩子心靈受到創傷, 而產生病態心理。

曾經有這樣一起令父母後悔不迭的事件:一天, 孩子的母親發現孩子從抽屜中拿了錢, 於是就不分青紅皂白,

Advertisiment
當著鄰居的面大罵孩子偷錢。 這個孩子本來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 這次拿錢是為了幫助一個經濟困難的同學買筆記本, 因為急用, 還沒有來得及告訴父母。 由於他實在受不了母親的羞辱, 就離家出走了。 當他被找回來以後, 那個失去理智、不懂教育方法的母親對他又是一頓臭駡。 最後, 孩子忍無可忍便跳河自殺了。 這是多麼慘痛的教訓啊!所以作為父母在培養孩子榮辱觀的同時, 還要懂得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事實告訴我們, 孩子不知榮辱就難以教育, 就要學壞。 如果孩子懂得榮辱, 而父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就會使孩子產生與父母的對立情緒,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可能會失敗。

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

Advertisiment
便具有感受榮譽和恥辱的能力, 但對於何為榮辱一無所知。 而發展這種能力, 並使其符合社會道德規範, 則主要是做父母和做教師的事了。 所有善良的父母們和教師們, 要像教孩子吃飯穿衣那樣按照社會道德規範教孩子知榮辱, 這是與幫助孩子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同等重要的最基本的做人的準則。

給父母和教師的建議

從“小”做起。 少年兒童就像一張白紙, 可塑性強, 模仿力強, 理解力差。 所以榮辱觀教育要從孩子的小時候做起, 讓孩子從小知道什麼是好的, 會受到周圍人的表揚, 什麼是壞的, 是會受到譴責的;從小事做起, 在習慣培養上要特別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 以小見大;從小家做起, 在家庭中父母以身作則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注重習慣培養。改變在孩子教育中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方式,把勁使在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上,講究科學、持之以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注重親子互育和孩子自我教育。父母不要眼睛總是盯著孩子身上的毛病,要經常跟孩子交流,從孩子的進步中總結有益的經驗,從孩子存在的問題中,不斷反省自己的失誤,讓孩子從中受到啟迪,與孩子共同提高、共同成長。由父母“要我做”變為孩子自己“我要做”,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這也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要有誠心、恒心、耐心。父母和教師要充分認識榮辱觀教育的重要,真情實意地抓好對孩子的教育;榮辱觀教育實際上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不可能立竿見影。在教育過程中,會遇到困難,會出現反復,這就要求父母耐下心來認真做,不要急於求成;榮辱觀教育的效果,不是用考試分數能夠體現的。所以需要父母和教師鍥而不捨,長期堅持,才能見到成效。

注重習慣培養。改變在孩子教育中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方式,把勁使在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上,講究科學、持之以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注重親子互育和孩子自我教育。父母不要眼睛總是盯著孩子身上的毛病,要經常跟孩子交流,從孩子的進步中總結有益的經驗,從孩子存在的問題中,不斷反省自己的失誤,讓孩子從中受到啟迪,與孩子共同提高、共同成長。由父母“要我做”變為孩子自己“我要做”,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這也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要有誠心、恒心、耐心。父母和教師要充分認識榮辱觀教育的重要,真情實意地抓好對孩子的教育;榮辱觀教育實際上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不可能立竿見影。在教育過程中,會遇到困難,會出現反復,這就要求父母耐下心來認真做,不要急於求成;榮辱觀教育的效果,不是用考試分數能夠體現的。所以需要父母和教師鍥而不捨,長期堅持,才能見到成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