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要注意!小心你家寶寶吃的是成人藥

目前臺灣醫改會分析市場上的兒童藥袋, 發現有的藥早已被取消許可證卻仍然開給小孩吃。 有的小孩吃大人藥, 造成藥量過重及重複給藥, 小孩的各器官、功能尚在發育中, 其對藥物的反應也與大人不同, 小孩不宜使用大人藥, 家長不可不慎。

案例一

強強生病感冒爸媽除了擔心外, 也很苦惱喂藥問題, 因為總是要經過一場可怕的戰爭。 一人抓手腳並備妥開水、毛巾, 一人緊抱著斜躺的孩子並控制一側手腳, 可怕的藥粉半溶在湯匙的開水裡, 強強才一張口便嘗到可怕的苦味, 就開始嚎啕大哭、奮力抗拒:這時爸媽不得已只好趁著他大哭時,

Advertisiment
將湯匙塞進口裡強灌。 強強拼命掙扎哭鬧, 藥水就在口裡翻騰, 嚎啕大哭讓藥水有機會竄進氣管, 引來一陣嗆咳。 激動的情緒、舌根的苦味, 加上身體的不適, 最後以“嘔~”抗議, 吐得強強和爸媽一身, 這場喂藥大戰才在爸媽無奈、強強慘哭下草草收場。

吃大人藥嚴重傷肝、傷腎

讓大人和小孩都痛苦的吃藥記憶, 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臺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辦公室主任蕭敏慧表示, 小朋友就醫絕大多數都是常見的感冒不適, 但是許多醫療院所卻沒有讓孩子服用安全性高、專為小朋友設計、不苦易吞服的“兒童藥劑”, 而拿成人的藥丸、錠劑、膠囊, 以藥物減量(不一定是減半, 依照體重減量)、磨粉分包方式給孩子吃。

Advertisiment
小孩吃大人的藥, 藥品磨粉分包時必須換算劑量, 易增加開處方及調劑時的錯誤機率, 可能造成藥物過重或不足(或是過少影響預期的治療效果)情形:此外, 藥丸、錠劑和膠囊除去屏障後變成粉末, 往往變苦, 讓吃藥成為孩子的“苦”差事了。

此外, 小孩的器官功能尚未發育完全, 解毒、排除等代謝功能較弱, 特別是小小孩, 一旦服用成人用藥劑量, 容易導致副作用, 嚴重時可能導致肝、腎等內臟器官受到傷害, 應小心謹慎。

重複給藥治病不成反得病

臺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藥品政策組諮詢委員王照允藥師也指出, 除藥物過重外, 重複給藥也應注意。

案例二

妮妮兩歲五個月, 最近因感冒到醫院就醫;過了兩天又因為皮膚起紅疹,

Advertisiment
到附近的小兒科診所看病, 兩邊的醫師都開了抗組織胺口服藥, 隔天被媽媽和阿嬤重複喂藥後昏睡了15個小時, 這可嚇壞了媽媽和阿嬤, 趕快送到醫院, 醫師為他打了點滴之後才無大礙。

並用多種藥理作用或療效相近的藥品, 容易超過建議的使用量, 而且易出現藥物的副作用。 建議醫師在開藥時應減少藥物的品種, 避免同時開多種作用或療效相近的藥物, 對疾病治療或症狀改善效果較好。 此外, 如果寶寶已在服藥, 又因其他原因就醫時, 家長最好將上次就醫所開的藥, 帶去給醫師看, 以免重複給藥:如發現小朋友的藥單有四筆以上藥品時, 最好請教醫師或請藥師協助, 評估必要性和安全性。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