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要積極應對孩子的“小問號”

寶寶最近迷上了問問題, 總喜歡指著某樣東西問我:“媽媽, 這是什麼?”“媽媽, 那是幹什麼用的?”有些問題我能及時回答寶寶, 有些問題在我的知識儲備之外, 回答不了寶寶, 於是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回避問題, 但又怕打擊寶寶提問的積極性。 究竟該怎麼做呢?

乖乖網:一般來說, 孩子到了兩歲左右, 隨著活動範圍的擴展和思維活動的日漸活躍, 對周圍的事物有了越來越大的好奇心, 隨之而來的一個變化就是, 他的“小問號”越來越多, 喜歡沒完沒了地問, 弄得大人“江郎才盡”, 他卻欲罷不能。

應該說, 幾乎所有懂點早教知識的媽媽都會熱忱地歡迎寶貝“問號期”的到來。

Advertisiment
好奇心是孩子身上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好奇心強的孩子, 更樂於探索和學習, 更願意積極主動的思考, 從而更容易產生創造行為。 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比教給孩子多少現成知識技能更為重要。 善於呵護孩子好奇心的家長, 會抓住孩子每一個好奇的苗頭, 給孩子提供探究的機會及必要的引導。 然而, 在這個過程中, 幾乎所有媽媽也會日益被迫面臨一個頭疼的話題:孩子的問題, 能夠回答出來還好, 遇到不知道的問題, 該怎麼辦呢?

不要避而不答

可以明確的是, 遇到回答不出的問題, 回避並不是一個明智的辦法。 雖然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尷尬, 但經常被這樣轉移注意力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卻很容易獲得一種意識:我的問題並不重要, 不值得媽媽認真對待。 而且, 由於提出問題後, 既沒有通過答案得到好奇心的滿足, 又沒有得到藝術的鼓勵, 久而久之, 孩子很容易對提問變得興味索然, 這對於維持他的好奇心來說並不是一件令人樂觀的事。

坦誠告知或陪同尋找答案

許多家長傾向于回避孩子的問題, 是擔心被孩子問倒太沒面子, 或者擔心自己的知識權威地位會受到損傷。 其實這樣的顧慮是沒有必要得到, 孩子不會因為媽媽回答不出來某個問題而對媽媽產生什麼負性的看法, 媽媽也不必是百科全書。 遇到不懂的問題, 只要能處理得當, 同樣可以讓孩子從自己的問題中受益:

遇到不懂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坦誠地告訴孩子自己不懂並不會傷害什麼, 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同樣是一種學風示範。 再者, 孩子如果發現連作為大人的媽媽都不懂, 或許還可以找到信心:原來自己能把媽媽考住呢!

不懂的時候, 通過主動陪孩子去尋找答案, 孩子還可以就此學習探究的過程, 甚至因此學會探究的方法, 這對於他們早日過渡到獨立探究不無裨益。

如果既不知道答案, 又沒時間親自陪孩子探究, 還可以用下面這樣的話這樣回應孩子:

“這些問題問得真好, 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媽媽很為你驕傲。 咱們可以先把這幾個問題記下來, 等媽媽有時間的時候再陪你一起尋找答案, 好不好?”

“這個問題媽媽也不知道答案呢!你看,

Advertisiment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 大人也是這樣, 但只要我們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 遇到問題積極探究, 就會懂得越來越多。 ”

“這些問題媽媽也懂, 媽媽也很好奇!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了答案, 一定要告訴媽媽哦!”

“等你看得書多了, 這些問題對你來說可能就不是問題了, 因為讀書會讓你懂得越來越多。 等你上了幼稚園, 老師也會教你很多知識。 只要你好好學, 會比媽媽懂得多的多, 可以做媽媽的老師了!”

“據媽媽所知, 這些問題可能在書上都找不到答案, 就等著你去發現呢!”

總之, 孩子的好奇心不僅是廣闊的, 有時候還是無休止的, 遇到一個興奮點, 他們甚至會不停地追問為什麼。 有些問題還可能是沒有邏輯的, 甚至荒唐的透頂的,

Advertisiment
讓人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有的時候, 家長還可能因為手頭正忙著其它事情而急於擺脫困境。 這時候, 考驗家長耐心的時候便到了。 如果此時手頭沒有必須當下完成的工作, 最好還是陪著孩子繼續“好奇”下去, 否則孩子的好奇心將受到打擊。 如果因時間關係被迫中止孩子的問題, 最好也先肯定孩子的探究興趣, 然後跟孩子解釋自己必須抽身的理由, 以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是何等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