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要讓孩子進行適當的發洩

現在一些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他們產生的原因各式各樣:或父母離異, 或不堪忍受繁重的學習壓力:或受到侵犯, 毆打、勒索不敢訴說……常常表現為煩躁, 多動、叛逆、發呆, 離群, 惹是生非, 成績急劇下降, 翹課……這些行為是最讓家長頭痛的, 事情的產生和發展都讓我們防不勝防, 如果處理不善, 還會導致不可預計的可怕後果。

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何在?

首先, 家長給的壓力。 人們對子女的教育已經越采越超前了, 解放時期流傳的一句話是“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也就是入學前的幼兒), 而現代的父母素質個斷提高,

Advertisiment
危機意識也越來越強烈了, 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 於是開始了各種各樣的早期教育。 孩子才剛能說句完整的話, 各種補習班就鋪天蓋地地壓了下來。

其次, 再看我們的幼稚園教育, 一整天的時間下來, 滿滿的活動:晚來的孩子早上剛剛到沒多久, 就坐下來吃點心, 開始分組活動了, 一三五的英文活動, 二四的兒歌朗誦:而後足兩個主題活動, 要是碰上了美工活動, 連出去玩會兒的時間都沒有。 中午吃得慢的孩子更是沒得玩了, 下午是興趣班和經典文學, 學習中心……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大性, 在奔跑, 跳躍中, 孩子們盡情地宣洩著自己的情緒。 而為了將他們培養成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 成人們剝奪了孩子的正當權益,

Advertisiment
使得現在的孩子們浮躁廠, 抑鬱了, 他們總是在活動中尋找聊天的時機, 一開了話匣子仿佛給他三天二夜都講不完。 遇到了一些好笑的事情就想一次笑個夠。

適當地讓孩子宣洩, 對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益處。 如果孩子心中的積都和小快長期得不到宣洩, 就會注意力不集中, 行為呆板, 神經失常, 精神不振、人際關係緊張, 嚴重時會給孩子個人乃至家庭帶采危害。 有些孩子鬧事, 出走, 輕生, 就是因為不良情緒無法宣洩造成的。

李興讀中學時, 正是他進入青春期的時候, 那時他叛逆得很厲害。

那個時候他們班上如果按學習成績劃分的話, 李興大概算是中等水準, 不好也不壞。 但他覺得那些學習不好的同學從來不認真聽講,

Advertisiment
也不關心自己的考試成績, 因為他們在學習上沒有壓力, 所以他們看上去非常瀟灑。 年紀大一點兒的同學, 還會和社會上的人往來, 有的則以“大哥, 二哥”采稱呼, 顯得很有“派頭”。 於是他也開始不學習, 還學會了抽煙、翹課。 結果他的期末成績竟然到了班裡倒數第五名。

後來李興的媽媽知道了這件事, 由於丈夫外地出差, 她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那天, 李興一回家, 媽媽就把他叫住:“你現在都成什麼樣子了, 整天不學好, 你這次考試成績這麼差, 不覺得丟人嗎?。

事實上, 李興知道自己的成績後也有點兒後悔, 說實話, 他還是一個比較老實的孩子。 但是對於媽媽的批評, 他很反感。 這孩子的脾氣一下子上來了,

Advertisiment
他也沖著媽媽大喊:“我就是不學, 我就是不想學, 愛怎麼著怎麼著, 我就是不學!”

這下子, 媽媽被激怒了:“你什麼時候變成這種孩子了?你看你那樣子?你厲害什麼啊?”

李興跑回屋子, 將房門狠狠地關上。 接著, 房內傳來摔東西的聲音, 當那些粉碎的聲音結束後, 李興哭了起采。

母子倆一直到第二天都沒有說話, 到第二天中午, 李興推開媽媽的房門, 走到媽媽跟前:“媽媽, 我知道我錯了。 ”

其實媽媽是最瞭解自己的孩子的, 李興正在叛逆時期。 偶爾讓他發洩一下能緩解他的心理壓力, 畢竟孩子們的壓力都很大, 雖然李興沒有說過, 但足從他平時的樣子就能看出來。 他也很努力學習, 只不過他現在有一點兒迷失罷了, 發洩完了就找到方向了。

Advertisiment

父母不要一直壓著孩子, 尤其是那些叛逆期的孩子, 有時讓他們發洩出來反而讓他們的叛逆心理變得不再有危害性。 不妨帶他們玩一些刺激的遊戲, 讓他們有機會將自己心中的鬱悶喊出來, 將他們的不滿喊出來, 實實在在地關心他們, 讓孩子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愛, 時時刻刻沐浴在愛的春風之中。 “發洩”的方法也, 要因人而異。 我們知道, 在煩惱的時候, 喜歡聊天的人對著朋友、親戚哭一場, 雖說不曾講什麼出來, 但心裡會感覺好受很多;內向的人卻是對著天空大吼一陣感覺舒服。 也就是說孩子的這些不良的情緒釋放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需要, 作為家長, 要為孩子們提供宣洩的機會, 那樣父母才能成為孩子的第一“良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