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試著做孩子的“同謀”

老師向你告孩子的狀, 是不分青紅皂白順著老師訓斥孩子?還是心疼孩子一味地袒護?這裡有個聰明媽媽, 看看她是怎麼對待孩子的?你不妨也試著做一次孩子的“同謀”。

昨天, 正在辦公室人五人六地和同事說著話, 一個電話, 讓我立刻放下矜持, 變得囁囁嚅嚅起來。 這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讓我如此對待的人, 那就是兒子的班主任老師。

兒子本來是去秋遊的, 在公園裡因為套圈得了一個獎品―――彈弓。 儘管並沒有子彈“上膛”, 因為預見到可能的風險, 老師不讓玩, 沒收了。 兒子不依不饒, 情急之中帶出了極其難聽的髒字。

Advertisiment
老師打電話向我告狀, 把最近兒子的“罪狀”一條條數來, 有一次兒子竟然中午跑到校外自己過馬路買零食吃。

我越聽越氣, 一邊替兒子道歉, 一邊琢磨著如何回去教訓兒子。 這孩子, 太不像話了, 怎麼這麼不知天高地厚, 不尊重老師!馬上告訴老公, 並商議今天回去一定嚴厲訓斥他一頓, 嚇他一嚇, 讓他規矩一些!

我先回到了家, 因為要吃晚飯, 忍著不提老師告狀的事情, 偷偷觀察兒子的反應。 兒子和往常似乎沒有什麼不同, 但我是越看越生氣, 這小子居然想蒙混過關!

晚飯後, 等不得老公回來了, 決定自己處理。 我把他單獨叫到一個房間。 兒子似乎看出了端倪, 撅著嘴, 賭著氣, 小脖子一梗一梗的。 我一邊開口說話,

Advertisiment
腦子一邊飛速旋轉著, 尋找著最有效果的對策。 激烈與溫柔, 到底怎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呢?今天兒子一定已經非常不愉快了, 現在又是一臉抵觸。 我如果再劈頭蓋臉地呵斥他一頓, 他怎麼可能在心裡接受?而且勢必情緒糟糕, 進而影響明天的狀態, 哪裡還有願望上課、上學呢?!

我於是強壓下不快, 用比較緩和的語氣說起白天發生的事情。 我不想讓兒子對老師產生誤解, 於是告訴兒子, 今天是我主動給老師打電話詢問他的情況, 老師表揚了他最近的進步。 當我們聊起秋遊的情況, 老師才說了彈弓的事情。 我首先批評了他不該罵人, 然後告訴他不要再向老師要那個彈弓了。

兒子突然哭了起來, 越來越傷心。 我突然意識到,

Advertisiment
是啊, 我只考慮老師的話了, 我為什麼不從兒子的角度想想呢。 那個彈弓一定是他特別心愛的東西, 所以他才會那樣失去理智。 我輕輕地攬過兒子在懷中, 溫和地問他, 是不是很捨不得那個彈弓, 才會那麼衝動的。 兒子流著淚, 點點頭。 我告訴兒子, 媽媽理解你的心情, 因為媽媽小時候也很喜歡彈弓。 那時我們在小樹杈上再拴跟皮筋就做成一個彈弓了。 小人書《高玉寶》裡面有一個畫面就是高玉寶蹲在高高的樹上用彈弓把一個地主的眼睛射瞎了。 所以, 彈弓是個很危險的玩意兒, 在所有的學校裡面, 都是不可以玩彈弓的。 爸爸小時候也被老師沒收過彈弓, 老師那麼做是很正常的。

關於髒話的問題, 兒子說他當時實在是太生氣了,

Advertisiment
不知說什麼好了。 我說, 挺漂亮的一個女老師, 你當著那麼多人的面不聽老師話, 還說髒字, 讓老師多不舒服呀, 多下不來台呀。 兒子似乎能夠接受這樣的說法, 不再說什麼了。 於是我又明確告訴他說髒字是錯誤的, 犯了錯誤就要有勇氣承認, 所以要跟老師道歉。 我建議兒子給老師寫一封信, 我沒有用“檢討”這樣的字眼, 因為我覺得那樣太負面了。 我還給兒子出主意, 明天乖乖表現, 下午臨放學時再向老師去要彈弓。

看著媽媽成了自己的同謀, 兒子似乎釋然了。 兒子心平氣和地給老師寫道歉信。

第二天回家看到的是一個開心的兒子, 手裡舉著那個彈弓。 他說早晨一到學校就用雙手把信交給了老師, 老師在中午就把彈弓還給他了。

Advertisiment
兒子乖乖地寫作業, 以最安全的方式玩彈弓。 看著兒子陽光的面孔, 我心裡慶倖昨天沒有採取粗暴的方式對待兒子, 否則今天他不知會是什麼樣子。

以前, 兒子一在學校惹是生非, 我會變得非常焦慮。 每次老師批評完孩子, 我們又會劈頭蓋臉地呵斥一頓。 兒子會在一段時間內非常的不快樂。 那時, 兒子的心裡該是多麼冰涼。 人性中都有不完美的一面, 每個人都不可能完美, 更不應該要求孩子完美。 兒童也有自我成長和糾錯的能力。 後現代的教育理念更加提倡兒童的自我、自然成長過程。 就像一棵橡樹籽, 沒有太多的管理, 在自然的環境裡自己也可以發芽、開花、長大。 犯了錯誤是正常的事情, 家長不需要那樣焦慮。 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家長有問題。

家長更不要把最壞的設想和概念比如“不講禮貌”、“不尊重老師”等字眼強加給孩子,因為這些概念會在孩子心中形成投射,會讓孩子在以後的行動中求證那些負面的標籤。家長該做的是淡化問題,引導孩子向善。

目前的教育對於兒童的天性已經有了太多的壓抑,父母,特別是母親是唯一可以保護孩子的創造性和個性,為孩子建立一個美麗寬鬆自由空間的人。當母親嘗試不站在對立的教育者的角度對待孩子,而是成為他的“同謀”,與孩子同理與共情,孩子就會感到溫暖,感到愛,感到安全;孩子的內心就會因此真正強大起來,寬容起來,就會逐漸充滿愛心,就會有勇氣、陽光地面對生活和世界。

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家長有問題。

家長更不要把最壞的設想和概念比如“不講禮貌”、“不尊重老師”等字眼強加給孩子,因為這些概念會在孩子心中形成投射,會讓孩子在以後的行動中求證那些負面的標籤。家長該做的是淡化問題,引導孩子向善。

目前的教育對於兒童的天性已經有了太多的壓抑,父母,特別是母親是唯一可以保護孩子的創造性和個性,為孩子建立一個美麗寬鬆自由空間的人。當母親嘗試不站在對立的教育者的角度對待孩子,而是成為他的“同謀”,與孩子同理與共情,孩子就會感到溫暖,感到愛,感到安全;孩子的內心就會因此真正強大起來,寬容起來,就會逐漸充滿愛心,就會有勇氣、陽光地面對生活和世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