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該不該懲罰孩子

要不要懲罰孩子

家長們聚在一起, 自然離不開是否要懲罰孩子這個話題。 “孩子應該打”“那不行, 我聽說, 孩子越打越不聽話”“男孩子應該打, 不打的話, 反而會受孩子的擺佈”……類似的話題是討論的熱點。 那麼到底要不要打孩子呢?如果孩子犯錯了, 不打行嗎?即使是同一對父母所生的孩子性格也會不一樣, 所以適用于這個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適合另一個孩子。

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適當的懲罰是必要的。 通過懲罰, 可以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做得對, 哪些事情做得不對。 但體罰卻對孩子有害。 大人一提起懲罰馬上就想到打,

Advertisiment
這是錯誤的觀念, 懲罰不僅僅是指體罰。 當孩子犯錯誤時, 大人可以用嚴肅的表情和聲音叫孩子的名字, 也可以在一段時期內不給孩子零用錢, 或讓孩子一個人待在屋裡, 或者不讓孩子參加所有家庭成員都參加的活動等。 這些方式都可以說是懲罰。

韓國的父母大致上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一種類型的父母當孩子犯錯時, 以打罵來表示懲罰;另一種類型的父母就是忍著, 對孩子的錯誤行為聽之任之。 也就是說沒有折中, 只有打與不打兩種懲罰觀念。

有一對老年得子的夫妻, 由於是獨子, 他們把孩子當成了寶,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孩子犯錯時, 他們不僅不教育他, 甚至不允許周圍的人責駡他們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孩子漸漸長大了, 變得越來越隨心所欲, 沒有人能約束他。 最後這個孩子離家出走, 也不跟父母聯繫。 父母在家天天為兒子擔心, 而這位獨子卻根本不顧父母的心情, 又是偷東西, 又是打架鬥毆, 最後因為犯了殺人罪而被終生監禁。 這時候, 他要求見父母一面。 在監獄裡, 兒子對痛哭流涕的父母說:“這下你們如願了。 假如你們在我小的時候好好管教我, 我就不會這樣胡作非為了。 ”

在陌生的地方開車時, 我們經常會打聽方向, 看看走得對不對。 成長過程中的孩子也一樣, 需要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為。 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適當的懲罰是很有必要的, 但懲罰的方法和父母的態度也很重要。

打是懲罰中最壞的方法。 孩子犯了錯誤,

Advertisiment
即便打了他, 那也只能在表面上制止錯誤行為, 並不等於孩子的心理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 認識到了錯誤, 所以孩子以後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沒有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到底錯在哪裡, 那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不能從心底裡認識到要改變自己的錯誤。 結果就會出現父母越打, 孩子越不聽話的局面。 最好不要用打來警醒孩子。

如果想讓孩子品行端正, 就需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來解釋他的行為所帶來的不良後果。 對稍大些的孩子可以用講道理的方式;而對待小寶寶, 可以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 讓孩子體驗壞行為所帶來的壞結果。 比如說吃飯的時候, 如果寶寶挑三揀四不願意吃, 不要用打罵的方法來強迫孩子吃,

Advertisiment
大人可以吃完以後就直接把飯菜收拾乾淨, 這樣寶寶可能就會認識到自己的拒絕行為不起作用, 最後只好主動要求吃飯。

在很多情況下, 懲罰也跟父母的心情有很大關係。 父母心情好時, 或者是家裡有客人時, 即使孩子再怎麼不聽話, 父母也會作罷。 但假如家裡沒有客人或父母心情不好, 父母一般就會責怪或打罵孩子。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想解氣, 而不是以改正孩子的壞習慣為出發點。 讓父母解氣的方法是無法改正孩子的壞毛病的, 應該正視孩子, 明明白白地告訴他,

他的那些行為不對, 而不能為了懲罰孩子就說些“你不是我的女兒(兒子)”“一邊去, 不想看到你”之類表現厭惡的話。

Advertisiment
這些話只會讓孩子感到不安。 應該讓孩子認識到父母只是不喜歡他的錯誤行為, 而不是不喜歡他了, 而且不宜把孩子與家人或外界隔太長時間。

最重要的是要預防孩子陷入錯誤當中, 要與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 這樣用到懲罰的機會只會越來越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