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該不該陪著孩子做作業?

我家兒上小學一年級, 每天帶回的“家校聯繫簿”中都有類似的老師留言:“請督促孩子背誦第一單元第一課, 會背後簽字”、“請説明檢查孩子第一單元英語單詞”等等。 我每晚的時間都用於陪她寫作業、檢查背誦和默寫、練習運算, 有一次加班回來晚了, 孩子在家裡一直玩, 不寫作業, 說讓我陪著才寫, 這讓我不知如何是好?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 特別是剛上小學的“小豆包”, 好多習慣沒有養成, 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較差, 在學校裡有老師引導和督促, 在家裡就只能靠家長了, 特別是寫作業, 孩子會很希望家長陪伴,

Advertisiment
老師也會對家長提出這種要求。 一些家長就會產生困惑:教學工作原本應該是學校老師的責任和義務, 孩子入學後就該由老師教孩子如何完成作業、如何消化課堂內學到的知識, 為什麼要拉著家長陪做作業呢?

“家校共育”是對孩子負責, 也是教育規律的基本要求。 校方及家長分別應該在教育孩子的工作中承擔多少份額, 恐怕還真無法界定。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孩子剛入學時, 家長多投入一些精力, 幫助孩子理解老師的作業要求, 督促孩子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 是很有益的, 至少可以在心理上幫助孩子緩解剛入學時的驚慌失措, 並且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陪同孩子寫作業, 並不是說家長就要大包大攬、越俎代庖,

Advertisiment
那會使孩子養成依賴家長的習慣, 反而不利於他今後的學習。

正確的做法是:多引導, 多放手, 能讓孩子獨立完成的事情就不要抓住不放, 教會孩子合理利用時間、端正作業態度、講求作業效率。 必要時家長要跟老師溝通, 聽取老師的意見。

短期來看, 為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陪孩子做作業無可厚非;但是長期來看, 這樣的做法肯定是弊大於利, 因為孩子能幹的事情, 家長包辦代替, 就剝奪了孩子成長和能力培養的權利。 孩子如果能自主學習, 就會把學習當成享受;如果長期在家長的陪伴下學習, 就無法進入自主學習的狀態, 也就沒有享受和樂趣而言。

短期地陪孩子做作業是為了長期的不陪,

Advertisiment
當家長這樣界定自己行為的時候, 就會多了一些智慧, 而不只是陪伴。 初期時, 家長可以而且完全有必要把孩子“扶上馬, 再送一程”。 孩子剛入學, 家長需要投入一些精力, 多給孩子一些援手。 小學一、二年級是打基礎的時候, 一方面是學習習慣的養成, 另一方面是學習基本功的訓練, 這兩方面都需要家長參與, 僅靠在校時間肯定不夠。 依現在的課程設置, 如果家長不跟進, 孩子的底子很難打好。 如果一年級基礎沒打好, 沒有養成一個好習慣, 以後會越來越累。 所以, 孩子剛入學時, 家長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關注, 特別是晚上, 可以多陪陪孩子。

但同時, 要從一開始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幫助而不是代替。 即使是在孩子剛入學的最初階段,

Advertisiment
家長也不要完全介入, 作業要先讓孩子自己理解, 實在理解不了的, 家長再幫著解釋。 英語和語文的朗讀和背誦, 可以借助磁帶, 讓孩子學會自己放、自己聽、自己跟讀。 數學計算訓練, 家長只幫著掐表計時和做完後批改即可。 家長要有意識地幫孩子合理安排寫作業的時間, 説明孩子認識和掌握完成各科作業的流程和技巧, 還要注意端正孩子的寫字姿勢等。 這些方面做好了, 比幫助孩子寫作業本身意義要深遠。 當孩子明白寫作業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後, 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養成了, 以後家長就可以慢慢放手了, 這就叫“授之以魚, 不如授之以漁”。

另外, 孩子做作業遇到問題時, 如果家長幫了孩子, 老師就無法瞭解這個孩子的認知水準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Advertisiment
下一步教學就會比較盲目。 此時, 家長也可以試著讓孩子暫時把作業放著, 第二天求助於老師, 相信老師會給予適當幫助, 這樣也可迫使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注意課堂聽講, 力求理解知識難點。 當然, 家長可適當幫助孩子彌補一下課堂上的欠缺, 畢竟現在學校普遍存在“學生多、課業重”的問題, 老師可能無法顧及每一個孩子, “補課”的任務就自然而然地落在家長的肩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