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該如何教育、引導孩子與人交往?

沒有朋友的孩子, 即使學習成績再好也是孤獨的“舞者”。 如今競爭無處不在, 從小就讓孩子有個好人緣, 不僅能促使孩子健康地成長, 而且還會提升孩子在未來的競爭力。 換言之, 培養孩子的好人緣, 就是培養孩子的未來, 就是培養孩子走向成功的人生。

據報導, 一個學習非常優秀的小學四年級學生在春遊途中迷路後, 竟然不敢向別人詢問該如何尋找同伴, 也不敢獨自回家, 直到6個小時的等待後, 才被員警送回家中。 在大學畢業生中, 也有部分被單位相中卻不敢去參加面試的人, 這種“怕見婆婆”的現象,

Advertisiment
或許就是家長們在早期教育中對孩子忽視“社交”培養的結果。

典型案例

陳黎從小學到初中, 學習成績一直不錯, 但他性格內向, 沒有什麼朋友, 平時常常一個人鬱鬱寡歡。 看著別的同學三五成群熱鬧非凡, 他就會想起父母說的話:“在學校光湊在一起瘋玩有什麼用?考上重點高中才是真本事。 ”

所以, 在這所寄宿制初中, 陳黎一門心思地投入到學習中, 從來不過問其他人的事情。 陳黎的努力沒有白費, 初一期末考試, 他考了全班第一名。 取得這麼好的成績, 陳黎心裡當然美滋滋的, 但卻沒有一個同學過來祝賀他, 甚至連一個羡慕的眼神也沒有, 這讓陳黎心裡很不是滋味。

晚上, 在宿舍裡, 陳黎下鋪的同學拍著他的肩膀開玩笑道:“小樣兒,

Advertisiment
考了第一名也不請客啊?”陳黎本來就討厭別人動手動腳, 又聽同學叫自己“小樣兒”, 更是來氣:“你才小樣呢, 有本事你也考第一名!”陳黎的一句話, 讓下鋪同學一時啞然。 從那以後, 寢室的同學都像避瘟神一樣遠離陳黎, 有的同學還故意當著陳黎的面“竊竊私語”:“人家是高才生, 咱們和他不是一個檔次的。 ”

一段時間後, 陳黎才得知“小樣兒”這個詞並非貶義, 只是同學的玩笑話。 但為了面子, 陳黎沒有向下鋪同學道歉。 由於性格上的原因, 陳黎給自己築起了一堵牆, 同學們離他越來越遠了, 他連心裡話都不知道跟誰說, 幹啥都是形單影隻。 雖然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 但是他卻很少感到過快樂。

心靈導航

與人交往,

Advertisiment
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基本心理需要。 交往對孩子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一個人的個性總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 通過與他人的交往逐步形成的。 人們興趣的培養、情緒和能力的發展都離不開交往。 正是交往, 才使我們有了更多的學習各種知識並獲得社會經驗的機會。 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 逐漸理解和掌握道德行為規範、社會價值觀念, 學會認識別人和評價自己, 漸漸地形成自己不同於他人的意識傾向、心理特點和個性品質。 交往有助於激發和擴大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興趣越廣泛, 他的精神世界就越豐富, 才能就越全面, 眼界就越開闊, 學習就越輕鬆。

學生時代的友誼是最可貴的, 它會讓孩子銘記一生。

Advertisiment
即使孩子沒有結交知心朋友, 但起碼也要與大家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關係, 這樣他的學習和生活才會充滿樂趣。

每個孩子都想建立好人緣, 這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求。 當孩子看到小夥伴們跟別人玩而不跟自己玩時, 他會不由自主地陷入失落之中。 因此, 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讓孩子用良好的品德、寬廣的胸懷和真誠的為人去換取好人緣, 這樣孩子才會真正快樂地成長。

從沙箱遊戲中, 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對孩子交往的有益啟示。

沙箱遊戲是指在陪伴者的陪伴和引導下, 遊戲者從玩具架上選擇玩具, 放進盛有沙子的箱子裡創造作品的一種心理遊戲。

通過比較兒童在沙箱遊戲中的表現及同伴的反應,

Advertisiment
得出了非常有趣的結論:試圖很快加入公共活動並迅速到達沙箱正中心的兒童, 會遇到其他兒童的阻擋, 並因此發生衝突;總是待在沙箱邊緣地帶的兒童, 無人問津無人關注;獲得成功的兒童, 開始時處於集體邊緣, 他們自發模仿其他孩子的行為, 然後逐漸推至中心。 這樣, 他們會一步步到達中心, 且自我感覺良好。

由此可見, 為了融入集體活動, 兒童首先需要審慎行事, 熟悉並適應周邊環境;其次需要有足夠的堅持和毅力, 能夠克服出現的各種困難。 同時, 為了自己被別人接納, 還需要掌握真正的交友技巧。 譬如說, 學會解決各種潛在衝突。 孩子們不喜歡那些總批評和嘲笑他人的小夥伴, 但是一味友善未必能換來別人的友善。 一些兒童需要表現得更加開朗,而另一些則需要適當克制,因為吹毛求疵、過於挑剔也會招人嫌棄。

心靈處方

那麼,家長該如何教育、引導孩子與人交往呢?

1. 要鼓勵孩子主動交往多串門。

串門是社會交往的一種形式,可以促使孩子性格變得更為開朗、合群,培養孩子團結友愛、寬厚待人、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但家長對孩子的串門時間、地點和禮儀要及時給予指導,要引導孩子學會並使用交往禮儀。禮儀是內在道德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包括文明禮貌的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待人接物態度和優雅得體的舉止等。另外,家長也要教育孩子守約講信用,要學會尊重他人,尊敬長輩,團結同學,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

其實,孩子出生後,家長就可以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建立小的交際圈,比如與其他同齡兒童家庭經常保持聯絡。特別是剛剛搬到一個新地方,周圍是完全陌生的人際環境,家長必須儘快幫助孩子結交新玩伴,要經常帶孩子去公園或遊樂場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見到和自己的孩子年齡相仿的小夥伴,家長可以主動向他打招呼,並引導自己的孩子以哥或弟相稱呼。這種引領示範會培養孩子主動交往的意識。

平時帶孩子外出散步時,家長也要善於捕捉機會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譬如,兩個小男孩互相奔跑追逐的時候,其中一個不小心跑掉了鞋子,這時,家長可以提醒孩子撿起對方的鞋子,並幫助他穿上。再比如,當小夥伴難過哭泣時,家長 可以讓孩子幫他擦拭眼淚,並以擁抱給予安撫。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利用孩子生日等時機舉辦小型聚會,邀請孩子的小夥伴們前來做客。譬如,4歲的躍躍過生日時,父母給他買了一套心愛的湯瑪斯小火車,又邀請社區裡的小玩伴們過來一起吃蛋糕、玩玩具,並教導躍躍如何充當一個小主人去招呼小客人。這樣,躍躍既能體會到人際交往的快樂,也能習得一些基本的交往常識。

2. 要鼓勵並培養孩子多與成人交往。

培養孩子從小與成人交往,對其性格形成、性別角色行為規範及其在獨立性、自信心、交往適應性、智力發展等方面大有好處,並有利於孩子形成能屈能伸的心理品質,長大後能儘快適應新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通過言傳身教向孩子傳遞“分享”、“互利”的理念。譬如,吃東西時讓孩子與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分享,懂得用自己心愛的玩具去交換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知道“與人分享”、“互利雙贏”的孩子,一定很容易被其他小夥伴接納和認可。

3. 要引導孩子在磨合體驗中自我習得合作精神。

孩子在交往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衝突,有時需要成人適度干預,以促進交往過程更順暢地進行。比如,孩子為一件玩具與其他孩子發生爭執,成人要引導孩子耐心等待,或者謙讓給比自己小的玩伴,或者通過玩具交換的方式與他人達成妥協。不過,成人在干預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切不可“拉偏架”,這種偏袒會導致孩子日後無法合群。

其實,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發生衝突時,會慢慢形成自己的處置規則。孩子之間會協商和妥協,最終達成整體的和諧統一。隨著孩子的成長,成人應該儘量減少干預,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如何配合他人成就自己。這種集體合作精神的自我習得,無疑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課。

4. 要教育孩子正確地選擇交往的物件。

家長在鼓勵孩子與人交往時,一定要教育孩子持一種謹慎態度,切不可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遊手好閒的人混在一起。另外,家長還要提醒孩子必須提高警惕,凡是不認識的人,決不能輕易跟他走,以免上當受騙。

5. 要指導孩子正確地把握交往的尺度。

一般來說,孩子的思想比較單純,容易感情用事,有時為了小團體利益會不顧學校的利益、不顧社會道德規範做出越軌行為,乃至違法犯罪。加之他們精力充沛,好奇心強而自製力差,所以常會在交往人數、時間、空間等方面不能適度把握,以致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影響正常的學習。

6. 要提醒孩子切勿沉迷在電腦網路中。

對於整天喜歡泡在網上和電腦裡的孩子,家長要進行正面引導,多與孩子交談,從電腦、網路談人生、談事業;利用節假日帶孩子走親訪友,瞭解變化萬千的現實世界;帶孩子走向大自然,去感受自然的美、社會的美,使之不僅能處理好“人機關係”,也能搞好人際關係,促使智商與情商同步發展。

一些兒童需要表現得更加開朗,而另一些則需要適當克制,因為吹毛求疵、過於挑剔也會招人嫌棄。

心靈處方

那麼,家長該如何教育、引導孩子與人交往呢?

1. 要鼓勵孩子主動交往多串門。

串門是社會交往的一種形式,可以促使孩子性格變得更為開朗、合群,培養孩子團結友愛、寬厚待人、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但家長對孩子的串門時間、地點和禮儀要及時給予指導,要引導孩子學會並使用交往禮儀。禮儀是內在道德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包括文明禮貌的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待人接物態度和優雅得體的舉止等。另外,家長也要教育孩子守約講信用,要學會尊重他人,尊敬長輩,團結同學,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

其實,孩子出生後,家長就可以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建立小的交際圈,比如與其他同齡兒童家庭經常保持聯絡。特別是剛剛搬到一個新地方,周圍是完全陌生的人際環境,家長必須儘快幫助孩子結交新玩伴,要經常帶孩子去公園或遊樂場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見到和自己的孩子年齡相仿的小夥伴,家長可以主動向他打招呼,並引導自己的孩子以哥或弟相稱呼。這種引領示範會培養孩子主動交往的意識。

平時帶孩子外出散步時,家長也要善於捕捉機會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譬如,兩個小男孩互相奔跑追逐的時候,其中一個不小心跑掉了鞋子,這時,家長可以提醒孩子撿起對方的鞋子,並幫助他穿上。再比如,當小夥伴難過哭泣時,家長 可以讓孩子幫他擦拭眼淚,並以擁抱給予安撫。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利用孩子生日等時機舉辦小型聚會,邀請孩子的小夥伴們前來做客。譬如,4歲的躍躍過生日時,父母給他買了一套心愛的湯瑪斯小火車,又邀請社區裡的小玩伴們過來一起吃蛋糕、玩玩具,並教導躍躍如何充當一個小主人去招呼小客人。這樣,躍躍既能體會到人際交往的快樂,也能習得一些基本的交往常識。

2. 要鼓勵並培養孩子多與成人交往。

培養孩子從小與成人交往,對其性格形成、性別角色行為規範及其在獨立性、自信心、交往適應性、智力發展等方面大有好處,並有利於孩子形成能屈能伸的心理品質,長大後能儘快適應新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通過言傳身教向孩子傳遞“分享”、“互利”的理念。譬如,吃東西時讓孩子與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分享,懂得用自己心愛的玩具去交換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知道“與人分享”、“互利雙贏”的孩子,一定很容易被其他小夥伴接納和認可。

3. 要引導孩子在磨合體驗中自我習得合作精神。

孩子在交往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衝突,有時需要成人適度干預,以促進交往過程更順暢地進行。比如,孩子為一件玩具與其他孩子發生爭執,成人要引導孩子耐心等待,或者謙讓給比自己小的玩伴,或者通過玩具交換的方式與他人達成妥協。不過,成人在干預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切不可“拉偏架”,這種偏袒會導致孩子日後無法合群。

其實,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發生衝突時,會慢慢形成自己的處置規則。孩子之間會協商和妥協,最終達成整體的和諧統一。隨著孩子的成長,成人應該儘量減少干預,讓孩子在衝突中學會如何配合他人成就自己。這種集體合作精神的自我習得,無疑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課。

4. 要教育孩子正確地選擇交往的物件。

家長在鼓勵孩子與人交往時,一定要教育孩子持一種謹慎態度,切不可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遊手好閒的人混在一起。另外,家長還要提醒孩子必須提高警惕,凡是不認識的人,決不能輕易跟他走,以免上當受騙。

5. 要指導孩子正確地把握交往的尺度。

一般來說,孩子的思想比較單純,容易感情用事,有時為了小團體利益會不顧學校的利益、不顧社會道德規範做出越軌行為,乃至違法犯罪。加之他們精力充沛,好奇心強而自製力差,所以常會在交往人數、時間、空間等方面不能適度把握,以致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影響正常的學習。

6. 要提醒孩子切勿沉迷在電腦網路中。

對於整天喜歡泡在網上和電腦裡的孩子,家長要進行正面引導,多與孩子交談,從電腦、網路談人生、談事業;利用節假日帶孩子走親訪友,瞭解變化萬千的現實世界;帶孩子走向大自然,去感受自然的美、社會的美,使之不僅能處理好“人機關係”,也能搞好人際關係,促使智商與情商同步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孩子現在上小學,但特別不聽話,家長需如何教育?

    你好,孩子才剛剛上小學,應該是還沒有適應學習的生活,可能會顯得調皮不挺會的,家長需要適當的引導孩子的成長,告訴他學校應該多聽老師的話,多學習,不能調皮搗蛋。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然後去應付的... [詳細答案]

  • 3回答

    寶寶不肯刷牙,家長該如何教導?

    一歲半幼兒已經能夠理解刷牙,但是還不能完全自理。建議家長在刷牙時,讓孩子拿著小牙刷和漱口杯在旁邊模仿。家長逐漸糾正孩子的刷牙姿勢,並逐漸用語言和行為鼓勵,使孩子愛上刷牙。千萬不要因為強迫刷牙,造成孩... [詳細答案]

  • 6回答

    孩子很不聽話,該如何教育?

    3-6歲的孩子是有是有一段逆反期的,這是你就應該有更多的耐心,不要孩子做了一些錯事就大聲批評甚至打罵,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很不利的,我們要和他們講道理,並積極的鼓勵他們,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針對性的... [詳細答案]

  • 3回答

    寶寶天生脾氣急,家長應如何教育?

    有些寶寶天生脾氣比較急,但如果愛發脾氣,這跟父母的教育還是有很大關係的,比如溺愛、嬌縱等。比如當寶寶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常會發脾氣,滿地打滾,雙腳亂蹬,大哭大鬧。一般父母會採取兩種截然不... [詳細答案]

  • 5回答

    對5-6歲的孩子該如何教育,請指教?謝謝

    需要父母親更多的耐心,聽聽孩子的聲音,瞭解他的心裡是怎麼想的.我想你的孩子會頂嘴,說明,他絕對認為自己有理由,不妨聽聽他的理由是什麼.雖然不一定對,但你尊重他的話,他也會尊重你的.還有,和孩子說話的...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