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該怎樣開發潛能,教孩子識數(圖)

任何的潛能開發都離不開一個“教”字, 主要涉及3個方面的要素。
其一, 教誰, 也就是教的物件。 兒童學數的過程, 與其思維發展緊密聯繫。 就像前面的章節中我們提到的, 過於超前的教其實意義不大。 所以在教之前必須瞭解一下寶寶的思維發展到什麼程度。
其二, 教什麼。 雖然大的主題是明確的:教數。 但數的家族可大了, 而且數更遍及各個地方, 衣、食、住、行, 無所不在, 還不要說專門的數學了。 到底教什麼, 也著實要好好想一想, 當然這也與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關。
其三, 怎麼教。 這又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同樣的內容,
Advertisiment
不同的教法完全會影響到內容是否好學、是否能懂。 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師有特級教師、一般教師之分。 同樣是識數, 教法不同, 也就很可能導致這個孩子能學會, 而另一個孩子學不會。
但不管是物件、內容, 還是形式, 都必須以孩子的思維發展為線索, 下面就讓我們沿著孩子的思維發展過程, 來討論針對某一個年齡段的孩子, 我們可以教些什麼、怎麼教。

開發潛能, 教孩子識數
0~2歲, 感知運動階段。 這時的兒童主要通過感知器官與動作認識世界。 也就是說, 這個時期兒童的學習主要就是靠看、聽、觸摸、擺弄這些手段來實現的。 而如果你要教這個時期的寶寶認識數, 那麼就在給他東西或者他在玩的時候, 加入有“數”的預言。
Advertisiment

比如, “寶寶, 看, 一個大狗熊;兩隻小兔子, 一隻白色的, 一隻灰色的;…”
“寶寶, 給你看一個紅色的搖鈴好嗎? 來, 搖一搖, 1, 2, 3……”
“看, 媽媽有一張嘴, 兩隻眼睛, 兩個耳朵……”
“好樣的, 你自己就能拿起一個大蘋果了!你的兩隻手可真有勁啊!”
……
儘管你不斷地給孩子說著數, 但不要期望他會立刻明白, 在這個時期要注意感官運動的鍛煉, 讓孩子的眼睛、耳朵、鼻子、手、腳靈活起來, 協調起來, 這樣的鍛煉其實就是思維體操!別看這時的孩子對很多東西的認識都還似是而非的, 但你對他說的話、一起做的活動等都是一種潛伏學習, 是一種所謂量的積累過程, 一旦時機成熟, 孩子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2~7歲, 前運演階段。 這個時候孩子開始能講數位記號與外部世界逐漸建立聯繫了,
Advertisiment
也就是孩子將逐漸懂得“1, 2, 3”等數字的意義;什麼東西, “3”只表示多少。 但這個時候, 兒童也是通過具體的事物來學習、領會的。
建議父母可以按照以下原則來幫助孩子發展數的能力。
1、由近及遠原則:就是從兒童身邊的東西入手, 比如, 關於自己的數認知:“你有幾隻手、幾隻腳? 你有幾隻耳朵?數數一隻手有幾根手指?誰的衣服上的紐扣多?誰衣服上的口袋多? 你幾歲了?……”然後逐漸延伸到孩子身外的內容:“我們家裡有幾個人?桌上應該放幾隻碗?數數這裡有幾個玩具?來, 用3塊積木搭座橋吧!這裡有多少輛汽車啊?”……
2、由少到多原則:就是先有1, 再有2, 然後依次增加。 不要急著跟人家的孩子比:“看, 人家都能數到100勒, 而你卻還數不清10。
Advertisiment
”像前面寫到的那樣, 很多的時候, 能說出100的孩子, 並不一定真的理解什麼是100, 甚至可能連3都不理解。 相信孩子, 只要他能學會1, 2, 3的意義, 那他也就能懂得更多。
在幫助孩子學數數時, 擺放的東西最初要整齊, 比如, 排成一隊, 而且間距要大一點, 因為年齡小的孩子在數的時候, 嘴慢動作快, 間距大一點利於他的“口頭停頓”。 隨著孩子的熟練, 可以縮短間距, 並打破擺放東西的固定位置。
3、由具體到抽象原則:就是先拿到具體得有意義的東西讓孩子學習, 如玩具、手指、水果等, 然後可換成圖片, 圖片上也按這樣的順序進行:先是具體物體的圖片, 然後變成“點”、“線”等抽象圖形。
4、相信父母按照以上的原則, 定會根據孩子的特點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數數的方法,
Advertisiment
畢竟你們是最熟悉孩子的。
小編總結:逐步開發孩子的潛能, 讓孩子在學數數的同時, 逐漸發現、理解計數的奧秘:與間距無關、與排列方式無關。
(兼職編輯:Christina)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