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尊心源于幼年時期培養起來的尊重感。 大人不要小看了孩子的面子問題。 如果傷害了孩子的自尊, 這個傷痛很難補回來。
你是否感到驚訝:四五歲乃至兩三歲的寶寶同樣有隱私有自尊心而且在“面子”問題上表現得一點也不含糊。 如果你不小心傷害了他的小小自尊心, 怎麼辦?
你可能想不到, 如果父母不經寶寶同意就觸及他的隱私和“痛點”, 並以說笑取樂的方式來說出寶寶經歷的糗事, 或者把寶寶當“小毛頭”看, 一點兒也不認可他的能力, 讓他覺得丟了“面子”, 寶寶會感到難堪、屈辱、氣惱甚至無法接受,
Advertisiment
“別拿我的糗事到處宣揚!”
牛牛媽媽在客廳裡給牛牛小姨打電話, 電話中一直在抱怨牛牛尿床給自己帶采的困擾, “牛牛都滿兩歲了, 不知道為什麼還尿床。 一到陰天下雨, 尿濕的被褥半天都晾不幹, 用烘乾機烘乾的褲子還有一股尿騷味兒……你說我該拿這孩子怎麼辦?”牛牛媽媽正說得起勁, 一回頭, 忽然發現兒子牛牛正氣鼓鼓地站在客廳門口,
Advertisiment
寶寶行為解密
尿床這樣的事, 屬於難言之隱, 哪怕對一兩歲的小寶寶來說, 都是最刺激自尊心的“丟臉事件”、負面“新聞”。 任何認為自己“長大了”的寶寶對此都特別敏感。 在他們看來, 被別人知道自己“屢尿不改”, 相當於宣告自己是個“廢物”。 爸媽無論是拿這件事當玩笑和趣事講, 還是真心誠意地流露出焦慮, 都會使寶寶的自尊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挫, 心理負擔越來越大, 反而更控制不了自己的排尿行為, 可能導致反復尿床和自卑。
應該怎麼做――
其實, 孩子的這一“生理缺陷”, 完全是因為大腦負責控制排尿的神經尚未發育完全造成的,
Advertisiment
暖暖媽媽帶著暖暖來童童家做客, 送給童童一大包包裝精美的禮物。 儘管童童媽媽把兒子帶到廚房裡悄聲交待過, 說等客人走了才能打開禮物品嘗, 但一轉眼, 童童已經把禮物包打開, 吃掉了一大把進口巧克力。 童童媽覺得很沒有面子, 當著客人的面大聲說:“這孩子就是太饞了!沒禮貌!好像八輩子沒吃過巧克力一樣……”一語未了, 童童發脾氣了, 沖上來把剩下的糖都投擲到媽媽身上,
Advertisiment
寶寶行為解密
如果不當著外人的面, 媽媽的批評意見很多寶寶都可以接受;但當著客人的面, 自尊心強的寶寶卻會對父母的批評反應激烈, 媽媽們不要擔心, 這說明孩子很敏感, 有很強的面子意識。 此時, 對於寶寶亂拋玩具和糖果的行為, 媽媽應該冷靜看待, 如果當著客人的面打孩子, 也許孩子的對立情緒會更嚴重, 不僅好幾天緩不過勁來, 而且連目擊的客人也“恨”上了。
應該怎麼做――
遇到這種情況, 等客人走後父母不妨跟寶寶談一談, 問一問自己的哪些行為令寶寶感到不快。 如這個例子中的童童, 他也許只是對禮物袋中究竟裝著什麼感到好奇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
Advertisiment
“我不想穿露屁屁的褲子!”
朱朱1歲半就上了幼稚園的小托班, 從此, 每天早上為穿什麼樣的褲子跟媽媽“幹仗”。 媽媽堅持要讓女兒穿開襠褲, 以免孩子穿脫褲子時太笨拙, 尿濕了褲子。 而朱朱卻抵死不穿“露屁屁的褲子”, 還說“要是你給我穿這種褲子, 我就不去上幼稚園了。 ”媽媽大聲笑話她:才兩歲的小人兒, 就知道害羞了, 還說:“你穿閉襠褲尿濕褲子的時候還少嗎?要是你不穿開襠褲, 我就告訴老師, 你在家一天要尿濕幾條褲子!”朱朱以為媽媽真要去告訴老師自己尿濕褲子的糗事, 號啕大哭,說什麼也不肯去幼稚園了。
寶寶的行為解密
2歲左右的寶寶處於自我意識迅速萌芽的階段,他們開始意識到,能按自己的意願而不是爸爸媽媽的意願做事是一件多麼爽的事,因此,一旦碰到爸爸媽媽不尊重他的意願的情況,就會表現出強烈的“不合作”態度。其實,這個年齡的寶寶已經懂得什麼是害羞了,改穿閉襠褲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幼稚園的孩子經常席地而坐,在地板上玩遊戲,穿開襠褲容易被蟲咬,或被細菌感染。
怎麼做
因此,從開襠褲到閉襠褲的過渡是遲早要完成的,父母不妨教會孩子脫穿褲子和尿尿的技巧,來為寶寶以“更體面的方式”出現在其他孩子面前打下基礎。自尊心強的孩子,更容易克服困難去達成這一蛻變,因此,對孩子來說未嘗不是好事。
“我不准你說奶奶的壞話!”
優優從小在奶奶身邊長大,滿3歲才被接到爸媽身邊上幼稚園,可能因為彼此暌違已久,媽媽對女兒的某些性格行為是很不滿意的,老是嫌她膽小、懦弱。令媽媽大惑不解的是,要是平時批評優優的很多毛病都是奶奶慣出來的,優優就一下子惱了,撲上去對媽媽又捶又踢,又推又搡,把媽媽搞得莫名其妙:我批評優優的奶奶,優優為何這樣氣急敗壞?
寶寶的行為解密
寶寶如果從小是老一輩帶大的,父母當著孩子的面批評老一輩的管教方式,需要特別小心。比如優優跟奶奶有了很深的感情之後,批評奶奶就刺痛了她內心深處一塊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此外,從小寄養在祖父母家的孩子,本來就對自己在父母心中有多大的位置,父母對自己有多少愛產生過深刻的懷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媽媽還挑剔她的性格和行為,還抱怨是奶奶把她給帶壞了,她就越覺得父母不愛她,不能容她,這對寶寶是很深的傷害。
怎麼做
在這種情況下,拉近親子關係、彌合3年來的親情疏離的最好方式,反而是對寶寶的行為表現出更多的寬容,對他融入這個家庭的點滴進步表現出衷心的讚賞。同時,媽媽不要對奶奶的管教方式持抱怨的態度,相反,要感恩,要教會孩子體味奶奶對她的無私付出和愛。當然,具體的教養方式是可以與奶奶探討的,幫助孩子大方起來的工作也可以雙方一起來做,但在孩子面前,一定不要表現出抱怨和排斥的情緒,不要說“你怎麼全像你奶奶,一點兒也不像我?”否則的話,孩子就會變成自尊與自卑的奇怪綜合體,很多年與父母若即若離,在心理上親近不起來。
“我自己來!你怎麼知道我不行?”
3歲的芒芒是個“大能人”,經常會主動幫媽媽的忙,幫出一個驚人局面,比如,自己從微波爐裡端蒸雞蛋,潑了一地還燙著了手;又比如,非要自己洗碗,最後差不多自己洗了一個“泡泡浴”;再比如,非要幫玩具汽車洗澡,自己從廚房拎一桶水到陽臺,已經潑了半桶……媽媽氣急敗壞地沖過去替他收拾殘局,當芒芒再次要求“我自己來!”時,媽媽說:“小祖宗,只要你不幫倒忙,不闖禍,就算幫了媽媽一個大忙了!”好麼,這一講,芒芒嘟著嘴不高興了,呆在自己的小房間來半天不出來,生了一晚上的悶氣。
3歲的寶寶處於獨立性高速發展的時期,無論幹什麼事,他都要搶白一句“我自己來!”被父母拒絕就覺得沒面子,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其實此時寶寶的氣力還弱,動作的協調能力也比較差,做很多事情都顯得力不從心,有時還會發生危險。
怎麼做
這個年齡的寶寶還不適合搬運比較重的東西、單獨使用電器、自己舀熱湯熱粥等,爸媽拒絕他們的要求,不讓他們進行危險的嘗試,事實上是出於保護寶寶的目的,為了他不受傷害。父母在給孩子講這些道理的時候,要掰開揉碎了做解釋工作,並給孩子一個承諾:他幾歲就可以做這件事了,到時爸媽會來教他。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給他以成長的期待。一旦孩子獲得了被尊重的感覺,他也能慢慢悟到:我被“拒絕”,與“面子”無關。
專家點評:
孩子的自尊心,是隨著他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一些成年人認為小孩子的認識能力有限,就假定他們沒有自尊的意識,這是一種錯誤的兒童觀。父母要認識到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具有與成年人一樣的平等的權利。孩子同樣具有自尊心,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自尊水準將影響他們未來的學業和社會交往等各方面。
在日常的生活中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在公眾場合注意給孩子留面子,給予孩子積極的暗示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給孩子創造鍛煉能力的機會等等。通過這些方法培養一個高自尊水準的孩子。為其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號啕大哭,說什麼也不肯去幼稚園了。寶寶的行為解密
2歲左右的寶寶處於自我意識迅速萌芽的階段,他們開始意識到,能按自己的意願而不是爸爸媽媽的意願做事是一件多麼爽的事,因此,一旦碰到爸爸媽媽不尊重他的意願的情況,就會表現出強烈的“不合作”態度。其實,這個年齡的寶寶已經懂得什麼是害羞了,改穿閉襠褲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幼稚園的孩子經常席地而坐,在地板上玩遊戲,穿開襠褲容易被蟲咬,或被細菌感染。
怎麼做
因此,從開襠褲到閉襠褲的過渡是遲早要完成的,父母不妨教會孩子脫穿褲子和尿尿的技巧,來為寶寶以“更體面的方式”出現在其他孩子面前打下基礎。自尊心強的孩子,更容易克服困難去達成這一蛻變,因此,對孩子來說未嘗不是好事。
“我不准你說奶奶的壞話!”
優優從小在奶奶身邊長大,滿3歲才被接到爸媽身邊上幼稚園,可能因為彼此暌違已久,媽媽對女兒的某些性格行為是很不滿意的,老是嫌她膽小、懦弱。令媽媽大惑不解的是,要是平時批評優優的很多毛病都是奶奶慣出來的,優優就一下子惱了,撲上去對媽媽又捶又踢,又推又搡,把媽媽搞得莫名其妙:我批評優優的奶奶,優優為何這樣氣急敗壞?
寶寶的行為解密
寶寶如果從小是老一輩帶大的,父母當著孩子的面批評老一輩的管教方式,需要特別小心。比如優優跟奶奶有了很深的感情之後,批評奶奶就刺痛了她內心深處一塊神聖不可侵犯的地方。此外,從小寄養在祖父母家的孩子,本來就對自己在父母心中有多大的位置,父母對自己有多少愛產生過深刻的懷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媽媽還挑剔她的性格和行為,還抱怨是奶奶把她給帶壞了,她就越覺得父母不愛她,不能容她,這對寶寶是很深的傷害。
怎麼做
在這種情況下,拉近親子關係、彌合3年來的親情疏離的最好方式,反而是對寶寶的行為表現出更多的寬容,對他融入這個家庭的點滴進步表現出衷心的讚賞。同時,媽媽不要對奶奶的管教方式持抱怨的態度,相反,要感恩,要教會孩子體味奶奶對她的無私付出和愛。當然,具體的教養方式是可以與奶奶探討的,幫助孩子大方起來的工作也可以雙方一起來做,但在孩子面前,一定不要表現出抱怨和排斥的情緒,不要說“你怎麼全像你奶奶,一點兒也不像我?”否則的話,孩子就會變成自尊與自卑的奇怪綜合體,很多年與父母若即若離,在心理上親近不起來。
“我自己來!你怎麼知道我不行?”
3歲的芒芒是個“大能人”,經常會主動幫媽媽的忙,幫出一個驚人局面,比如,自己從微波爐裡端蒸雞蛋,潑了一地還燙著了手;又比如,非要自己洗碗,最後差不多自己洗了一個“泡泡浴”;再比如,非要幫玩具汽車洗澡,自己從廚房拎一桶水到陽臺,已經潑了半桶……媽媽氣急敗壞地沖過去替他收拾殘局,當芒芒再次要求“我自己來!”時,媽媽說:“小祖宗,只要你不幫倒忙,不闖禍,就算幫了媽媽一個大忙了!”好麼,這一講,芒芒嘟著嘴不高興了,呆在自己的小房間來半天不出來,生了一晚上的悶氣。
3歲的寶寶處於獨立性高速發展的時期,無論幹什麼事,他都要搶白一句“我自己來!”被父母拒絕就覺得沒面子,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其實此時寶寶的氣力還弱,動作的協調能力也比較差,做很多事情都顯得力不從心,有時還會發生危險。
怎麼做
這個年齡的寶寶還不適合搬運比較重的東西、單獨使用電器、自己舀熱湯熱粥等,爸媽拒絕他們的要求,不讓他們進行危險的嘗試,事實上是出於保護寶寶的目的,為了他不受傷害。父母在給孩子講這些道理的時候,要掰開揉碎了做解釋工作,並給孩子一個承諾:他幾歲就可以做這件事了,到時爸媽會來教他。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給他以成長的期待。一旦孩子獲得了被尊重的感覺,他也能慢慢悟到:我被“拒絕”,與“面子”無關。
專家點評:
孩子的自尊心,是隨著他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一些成年人認為小孩子的認識能力有限,就假定他們沒有自尊的意識,這是一種錯誤的兒童觀。父母要認識到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具有與成年人一樣的平等的權利。孩子同樣具有自尊心,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自尊水準將影響他們未來的學業和社會交往等各方面。
在日常的生活中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在公眾場合注意給孩子留面子,給予孩子積極的暗示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給孩子創造鍛煉能力的機會等等。通過這些方法培養一個高自尊水準的孩子。為其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