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請你蹲下來和你的孩子說話

經濟飛速發展, 人民生活富裕了, 可孩子卻為什麼越來越難教育了呢?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成功的?父母怎麼樣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關鍵是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建立。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記得當我做了媽媽後看過一個小故事, 題目就叫《蹲下來和孩子講話》, 讓我印象深刻。 在一個耶誕節的晚上, 一位年輕的媽媽, 帶著五歲的女兒去參加聖誕晚會。 熱鬧的場面, 豐盛的美食, 還有聖誕老人的禮物……媽媽興高采烈地和朋友們打著招呼, 不斷地領女兒到晚會的各個地方, 她以為女兒也會很開心。

Advertisiment
但女兒幾乎哭了起來, 母親開始還是很有耐心地哄著, 但多次之後, 女兒坐到地上, 鞋子也甩掉了。

母親氣憤地一把把女兒從地上拖起來, 訓斥之後, 蹲下來給孩子穿鞋子。 在她蹲下來的那一刹那, 她驚呆了:她的眼前晃動著的全是大人的屁股和大腿, 而不是自己剛才所看到的笑臉、美食和鮮花。 她明白了女兒為什麼會不高興, 她蹲下來的高度正是女兒的身高。

由此我想到, 在很多家庭, 很多時候、很多場合在教育孩子時, 父母總是習慣對孩子發號施令, 把自己的思維和主觀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 而很少考慮到孩子內心的想法。 當自己的願望與孩子的想法產生碰撞的時候, 父母們就會對孩子大失所望,

Advertisiment
然後強制孩子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

如果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需要父母與孩子在心靈上的平等交流, 父母要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 考慮孩子的感受, 就需要我們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如果父母們蹲下來, 蹲到和孩子一般高時再開口說話, 孩子從和他平等的視線交流中看到父母眼中透露出來的愛意、真誠和平等, 就會認真地聽父母說話。 而不會由於不平等而讓他在與父母說話時心不在焉。

眾所周知, 只有兩頭高度差不多, 水才有可能在中間的管道裡來回流動, 如果一頭高, 一頭低, 水就只能往一個方向流了。 孩子與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父母與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Advertisiment

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說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 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 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 ”無數事實也表明, 父母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來關心孩子, 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只有父母轉變姿態, 像對待朋友那樣去關愛子女, 才有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平等。

蹲下來, 不只是指在生理的高度上儘量地和孩子保持相同的高度, 而更重要的是指在心理上的高度要平等, 是以平等的態度和眼光, 用認真而親切的態度, 把孩子看成一個需要尊重的獨立的人。 因為只有在心理上父母不再居高臨下, 與孩子完全處於平等時, 孩子才會把他的真實想法告訴你。 這就是孩子為什麼喜歡把心裡話對自己的朋友說,

Advertisiment
卻不願與父母說的原因。

蹲下來, 這一步很關鍵, 因為不管孩子的想法對還是不對、有無道理, 只有從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父母和孩子之間才能更好地溝通, 才能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只有在瞭解了孩子的真實想法之後, 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在家庭裡, 父母占主導地位, 因此,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首先應該放下架子, 從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點開始, 進而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 在此, 父母應注意如下原則:

適應性原則

成功家庭教育就是適應自己孩子的發展。 家庭教育的適應性原則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孩子的適應, 二是對社會教育環境的適應。

對孩子的適應體現在要瞭解孩子,

Advertisiment
熟悉孩子的性格特點。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因此, 父母只有放下架子, 主動瞭解和熟悉自己的孩子的性格特點、所思所想和切身感受, 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做到有的放矢, 主動地去適應孩子才能取得教育孩子的成功。

父母能在家庭中創造一種平等的民主氛圍, 這是孩子的幸運。 在這樣的家庭, 孩子會覺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

同樣, 家庭教育中一定注意適應社會教育的大環境。 過去, 孩子不聽話, 父母可以打孩子, 而且有一定效果, 而現在就不同了, 為什麼呢?主要是教育的社會大背景不一樣了, 無論是社會, 還是學校和家庭成員之間, 都要以遵守法律為基本出發點, 對孩子不能粗暴地用打罵或用各種處罰來解決問題了。家教的適應性還體現在對社會文化的多元性的接納,現在電視媒體、網路媒體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新的娛樂方式如網吧、遊戲廳、歌舞廳、流行音樂,不斷更新的時尚理念如衣著、髮型、服飾、行為等,作為父母都應該有所瞭解。父母應持開放的心態,採取接納的態度,耐心引導孩子,辨別社會上形形色色的現象,幫助孩子作出對自己成長有利的選擇,而不是一味地排斥。

空間性原則

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要給孩子留出很好的空間。所謂空間,一是孩子生存的空間;一是孩子的發展空間。

生存的空間首先是家庭的生存空間。如果孩子考試成績不太好,回到家裡,父母應該給予理解和幫助,而不是簡單的斥責:“你咋這麼笨,才考了這麼一點分。你看人家某某,學習多好,多給父母爭氣!”這樣,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失去在家的生存空間。其次是在學校的生存空間,如果孩子在上課時老師講的內容聽不懂、課下作業又多,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同學的認可,這樣在學校裡孩子的生存空間就很小了,這需要父母多和老師溝通,更需要父母的溫暖、關愛和幫助,讓孩子通過提升學習成績來漸漸地拓展在學校裡的生成空間。

所謂發展空間,就是孩子未來的發展前途。現在的孩子身體素質好、智力水準高、接觸面廣泛,發展後勁足,父母如果給孩子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孩子的前途不可限量。周泓的賞識教育之所以能夠把女兒教育成才,是因為賞識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但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提供了自主發展的廣闊空間。

對孩子不能粗暴地用打罵或用各種處罰來解決問題了。家教的適應性還體現在對社會文化的多元性的接納,現在電視媒體、網路媒體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新的娛樂方式如網吧、遊戲廳、歌舞廳、流行音樂,不斷更新的時尚理念如衣著、髮型、服飾、行為等,作為父母都應該有所瞭解。父母應持開放的心態,採取接納的態度,耐心引導孩子,辨別社會上形形色色的現象,幫助孩子作出對自己成長有利的選擇,而不是一味地排斥。

空間性原則

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要給孩子留出很好的空間。所謂空間,一是孩子生存的空間;一是孩子的發展空間。

生存的空間首先是家庭的生存空間。如果孩子考試成績不太好,回到家裡,父母應該給予理解和幫助,而不是簡單的斥責:“你咋這麼笨,才考了這麼一點分。你看人家某某,學習多好,多給父母爭氣!”這樣,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失去在家的生存空間。其次是在學校的生存空間,如果孩子在上課時老師講的內容聽不懂、課下作業又多,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同學的認可,這樣在學校裡孩子的生存空間就很小了,這需要父母多和老師溝通,更需要父母的溫暖、關愛和幫助,讓孩子通過提升學習成績來漸漸地拓展在學校裡的生成空間。

所謂發展空間,就是孩子未來的發展前途。現在的孩子身體素質好、智力水準高、接觸面廣泛,發展後勁足,父母如果給孩子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孩子的前途不可限量。周泓的賞識教育之所以能夠把女兒教育成才,是因為賞識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但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提供了自主發展的廣闊空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