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過度陪伴孩子好嗎?

現在, 整個社會都在宣導“父母要陪伴孩子的成長”。 這本無可厚非, 尤其對6歲以內的寶寶來說, 爸爸媽媽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禮物。 有的媽媽為了寶寶, 改變了自己年輕時放任不羈、追求自由的個性, 拋開了自己曾經的生活方式, 甚至辭掉工作、犧牲個人的職業規劃, 只為有更多的時間全心全意陪伴寶寶的成長。 “你的微笑是魔法, 你的眼淚是我的慌張”, 如歌所言,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寶。

然而, 越來越多的“4+2+1”家庭模式, 讓更多的父母加入到陪伴寶寶的行列。 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多重關愛中成長的寶貝是幸運的、幸福的,

Advertisiment
但是對寶寶來說是否真的很適合, 那就有待考究了。

親子陪伴很重要

我們必須承認, 爸爸媽媽的陪伴對寶寶的成長有諸多益處。

1. 爸爸媽媽是與寶寶血緣最親近的人。 血濃於水, 最親的人給的愛可以建立寶寶最初的安全感。

2. 爸爸媽媽的陪伴滿足了寶寶受重視的心理需求, 有爸媽陪伴的寶寶往往會更自信。 當寶寶對愛的需求在最親的人這裡得到滿足之後, 也會對別人慢慢萌生信任感。

3. 爸爸媽媽陪伴寶寶, 通過親子溝通給予寶寶人生的啟蒙。 在爸媽的陪伴下, 走路、說話、用餐具等基本技能, 寶寶能更快、更好地學習和掌握。

4. 血肉連心, 誰的寶寶誰最瞭解。 寶寶成長中的各種需求和成長變化,

Advertisiment
爸媽最容易感知。 寶寶成長中的快樂可以與爸爸媽媽分享, 委屈可以向爸爸媽媽傾訴, 疑惑可以得到爸爸媽媽的指點。 並且, 爸媽親力親為照顧寶寶相對更精心, 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中成長的寶寶, 生理、心理發育更健康。

5. 爸爸媽媽陪伴寶寶, 能夠及時給予一些必要的思想行為約束, 可以有效避免寶寶受不良風氣的影響, 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

6. 都說常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寶寶, 情商也會比較高。 這是因為爸媽之間的和諧相處以及他們與寶寶之間的互動, 不僅僅加深了親情, 還讓寶寶在交流中學到了與人交往的禮儀;而且, 親子陪伴有利於更好地交流, 尤其是寶寶小的時候, 與外界接觸少, 這樣的方式寶寶喜聞樂見,

Advertisiment
不僅讓寶寶在爸媽的陪伴和溝通中學到很多, 還讓兩代人的心靠得更近、更緊。

7. 爸爸媽媽陪寶寶玩遊戲、閱讀、做手工、畫畫等, 能及時發現寶寶的興趣、開發培養寶寶的各項能力, 這樣的陪伴不比早教班、興趣班的效果差, 還能提高寶寶的自信心。 例如, 和寶寶有一個固定的閱讀時間, 陪他看書、給他講故事, 這樣就能潛移默化地教會寶寶一些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和人生中的小道理。

過度陪伴的誤區

多陪寶寶就一定是好爸爸、好媽媽嗎?

現在, 不少爸爸或媽媽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寶寶, 不惜辭掉自己喜愛的工作, 以便讓寶寶能時時刻刻見到爸媽, 和爸媽維持不間斷的“好關係”。 但是, 這未必是最好的陪伴。 和寶寶相處的時間固然重要,

Advertisiment
但也並不是越長越好, 過度陪伴容易產生幾個誤區, 爸媽不妨對照一下, 引以為戒。

誤區1:使寶寶怕生

有了爸爸媽媽的全天候陪伴, 一家人可能都會忽略寶寶與家人以外的人的交往, 會理所當然地認為, 反正有爸爸媽媽陪伴, 寶寶不會缺玩伴。 久而久之, 寶寶會不知道怎麼與陌生人打交道, 與同齡人之間的交往也容易出現障礙, 很難融入到集體中。

誤區2:抑制“寶寶思維”

過度陪伴容易擾亂寶寶的自我探索能力。 成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寶寶不同, 會間接影響到寶寶。 寶寶年幼, 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很多事物不能單純靠爸爸媽媽的介紹去認知, 而是需要寶寶自己去體驗感知。

例如:地上有一排螞蟻爬過,

Advertisiment
寶寶會好奇地蹲著甚至是趴在地上觀察, 但是有的爸爸媽媽就會一把拉起寶寶, 跟他說“地上太髒, 不要趴在地上”, 或者會說“螞蟻有什麼好看的, 小心它爬到你身上, 會癢的”……一次、兩次、三次, 寶寶再也不會趴在地上看螞蟻了, 在他的大腦裡, 就記著“地上很髒, 我不能趴在地上玩;螞蟻不好, 如果爬到我身上就麻煩了”。 小小的他可能從此不會再留意螞蟻長什麼樣、螞蟻排成隊去做什麼事;也可能再也不肯坐在地上, 或是趴在地上玩耍……是的, 他按照爸爸媽媽說的那樣成長著, 卻漸漸地抑制了自己的想法。

誤區3:產生溺愛傾向

過度陪伴容易產生溺愛傾向, 導致我們只看到寶寶的長處, 而忽略了他的短處。 一旦別人提出寶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 爸爸媽媽往往難以接受,心裡會想:難道我的寶寶真的比別的寶寶差嗎?不可能的,我每天陪著他,教給他很多啊。還會覺得寶寶平時和自己在一起時,看不出有這些毛病啊,為什麼別人眼中的寶寶是那樣的呢……

這些想法都會困擾著爸爸媽媽,使爸媽產生焦慮情緒。不僅會妨礙爸爸媽媽與提出看法的人之間的關係,無形中也影響到了寶寶,給寶寶帶來負面影響。

誤區4:加重依賴心理

過度陪伴會讓寶寶產生依賴心理,覺得凡事都有爸爸媽媽一手操辦,就不用自己動腦去想或是動手去做,久而久之,愈發沒有自主性和自覺性。

誤區5:讓寶寶失去生活目標

過度陪伴寶寶的爸爸媽媽,容易在無形中養成包辦的習慣,從寶寶小的時候就把事情都安排好,寶寶只能按照爸爸媽媽安排好的去做。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會變得無所適從,失去生活的目標,嚴重消極的情緒一旦產生,會愈發難以自拔。

誤區6:爸媽失落感增加

:寶寶的情緒和表現都直接影響著爸媽的心情,然而,寶寶不可能隨時都符合爸媽的要求與期望。當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時,爸媽自己的心理壓力膨脹,容易心情不好、脾氣暴躁,甚至會有崩潰的感覺。這樣的爸媽,總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寶寶身上,過分關注寶寶,一心想把寶寶培養成“人中龍鳳”,很難容許他有缺點和錯誤存在。

誤區7:加重戀母/戀父

有的過度陪伴,可能會使寶寶產生過多的戀母、戀父情愫,導致寶寶將來擇偶觀、婚姻觀的局限和偏差。

用力陪≠用心陪

很多爸媽在陪伴寶寶這個問題上很迷茫、很糾結。什麼是陪伴?怎樣陪伴才是好?不少爸爸媽媽對此的認識存在誤區,所以往往陪伴了寶寶,卻沒有達到自己想像中的那些目標。

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 寶寶取得的成就80%取決於父母的教導,而父母的教導多數在陪伴寶寶的過程中產生。但是,不是坐在寶寶身邊就叫陪,也不是讓寶寶每天見到爸爸媽媽、相處時間長就是好。陪,要放在“用心”上,而非“用力”上。

案例1

亮亮小時候是個挺開朗樂觀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媽媽都是教師。因為職業的習慣,更因為望子成龍的心理,亮亮的爸媽總希望自己的兒子不落後于別的孩子,於是,從他剛開始上小學的時候,就一直監管他做作業。如果學校沒有佈置作業,亮亮爸媽也會自己給亮亮佈置一些家庭作業,並親力親為輔導功課。就這樣,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到現在亮亮上高中了,他的媽媽還是一直鞍前馬後、嚴防死守地打理兒子的學習生活。曾經外向的亮亮,越長大越內向、越沒有自信。離開了爸爸媽媽的視線,他就總是捧著手機玩遊戲。

分析

雖然亮亮的學習成績並不差,但是給人的感覺是被逼出來的。將來他離開父母後,很有可能會失去自我學習的能力。亮亮爸媽給予兒子的這種陪伴,其實並不是在培養他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陪伴時的過度監管,對兒童的自製力起到日漸磨損的作用,這樣長大的孩子,自製力往往是比較差的。

案例2

婷婷在畫畫、拼積木,而她的爸爸媽媽在旁邊守著電視、電腦、Ipad,看韓劇、美劇和娛樂花邊新聞。有時候,婷婷爸媽帶她去圖書館、書店,不管婷婷在看些什麼、做些什麼,自己總是捧著手機刷微博、聊微信。再或者,爸媽一邊催促婷婷彈琴,一邊在一旁跑進跑出,一會兒拖地、一會兒洗衣……

分析

這樣的陪伴,不僅沒有起到幫助寶寶的作用,相反,會給寶寶帶來不好的影響:寶寶很難在這樣的陪伴中體會到自己做這些事的意義,因為當他們積極地做這些事情時,爸爸媽媽並沒有及時與她溝通,也沒有同步給予恰當的鼓勵和支持,寶寶很難在心靈上產生安全感和滿足感。

怎樣才是有效的陪伴

有的爸爸媽媽雖然稱自己用大量時間陪伴寶寶,可他們的陪伴卻是無效的陪伴。那麼,怎樣才算是有效的陪伴呢?

對於不同類型的寶寶,陪伴的方式不盡相同。但是對於大部分寶寶來說,有效的陪伴可以是:

1. 和寶寶一起讀書,爸爸媽媽讀一遍,寶寶讀一遍,爸爸媽媽讀給寶寶聽,寶寶將自己理解的圖畫講給爸爸媽媽聽。

2. 和寶寶一起玩遊戲,可以是爸爸媽媽教寶寶玩,也可以是寶寶教爸爸媽媽玩。聽聽寶寶的建議,建立一個遊戲規則,共同執行。

3. 和寶寶一起去遠足,比比誰發現的物種多。把發現記錄下來,遇到不認識的,共同查資料。

4. 和寶寶一起種花、養動物,觀察生物的成長,培養寶寶的愛心和觀察力。

5. 和寶寶一起去旅行,寶寶的眼界、心境開闊了,爸爸媽媽的心情也更好了。

6. 和寶寶一起做家務,培養動手能力。寶寶不是不堪一擊的花朵,他們需要並且完全可以應對環境,而不需要爸媽不間斷的、無微不至的照料。同時,可以讓寶寶知道家庭裡的事大家都有義務來承擔,從中體會到爸爸媽媽的辛勞,從小家、小事、小愛而築大愛……

有效陪伴法則

1. 打破“託付”思想

有效的陪伴首先要打破把寶寶託付給學校、老師、隔代長輩的思想,不能認為有老師或者爺爺奶奶陪著寶寶就足夠了。寶寶對爸爸媽媽的感情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而爸爸媽媽給寶寶的愛和其他人給予的也不一樣。爸爸媽媽再忙,最好也要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陪伴寶寶;即使因為出差工作或是別的原因分處兩地,最好也能每天通個電話。特別是留守兒童的爸爸媽媽,保持經常性的通話、通信是很關鍵的,聽聽寶寶的傾訴,與寶寶分享自己在異地的見聞。

2. 注意陪伴方式

有效的陪伴不應該用監督、指責、抱怨的方式,而是應以遊戲、學習、共同生活的陪伴為主體,並體現支持與鼓勵。少說教,多分享。對於爸爸媽媽這些成年人來說,能和寶寶分享內心世界是很重要的,通過分享,建立與寶寶之間美妙的信任與情感。

3. 以寶寶的需求為導向

有效的陪伴是要瞭解寶寶的興趣和需求,並以他的需求為導向。

男寶寶好動、愛冒險,爸爸媽媽可以陪他進行運動類的項目,例如爬樹、在草地上打滾。爸爸力氣大,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把男寶拋到高空再穩穩地接住(小嬰兒不宜玩此遊戲,以免傷著柔弱的頸部、大腦等部位);也可以在家裡用膠布類比交通區域,與男寶一起用玩具車玩交通遊戲。

女寶寶相對安靜,喜歡唱歌、跳舞、做手工等等。爸爸媽媽可根據女寶的性格特點,陪她做她喜歡的事,同時輔以指導。女寶一般心思更為細膩,所以爸爸媽媽在陪伴時,更加要傾情融入。

4. 杜絕“人在心不在”

不管是男寶還是女寶,爸爸媽媽在陪伴時都應該全心全意,不可“人在心不在”。尤其是親子閱讀時刻,有幾次我因為記掛著工作沒完成,所以在給寶貝睡前閱讀時,敷衍了事,希望快快讀完讓她早點睡覺,我好去做我的事情。在讀書的過程中,寶貝感覺到了我的異樣,一語中的:“媽媽,你是不是不想給我讀書?你讀的,我都沒聽明白。”原來,我的心不在焉直接影響了閱讀品質。

所以,不論和寶寶共同做什麼事,都應該全心全意投入,這樣才是有效的陪伴。例如:閱讀時,可以想像並模擬書中人物的口吻,繪聲繪色朗讀,這樣才能把趣味和思想表達出來。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適時與寶寶探討一下書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的思想變化,也會加強寶寶在閱讀中的觀察力和思考力。

5. 給予必要的幫助

有效的陪伴是要給予寶寶必要的幫助與支持。當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困擾和挫折時,少一些打擊,多一些關愛與指導,陪寶寶一起渡過難關。

我家寶貝曾經和小朋友發生矛盾,雖然我一直宣導小朋友之間的事小朋友自己解決,可是那一次,她和小朋友“冷戰”了好幾天。我想,一定是事情比較嚴重,於是問寶貝發生矛盾的原因。知道了原因後,我跟她說了那位小朋友性格裡好的方面,還講了她們兩人在一起的一些趣事,寶貝聽了以後,似乎豁然開朗了。接著,我鼓勵她主動跟那位小朋友道歉,不管這件事到底誰對誰錯。我說:“只要你善待別人,別人也會善待你。”很快,她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冰融雪消了。

6. 保持適當獨立

陪伴有很多種方式,選擇有效的陪伴,勝過長時間無意義的相隨。不論是哪一種陪伴,都要留給寶寶獨立玩耍的時間和自己做主的空間,讓他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去活動、去探索。

爸爸媽媽給予寶寶的愛,是寶寶成長的最佳養分。自然陪伴,自然成長,這樣才能讓寶寶在享受愛的同時健康發展。

爸爸媽媽往往難以接受,心裡會想:難道我的寶寶真的比別的寶寶差嗎?不可能的,我每天陪著他,教給他很多啊。還會覺得寶寶平時和自己在一起時,看不出有這些毛病啊,為什麼別人眼中的寶寶是那樣的呢……

這些想法都會困擾著爸爸媽媽,使爸媽產生焦慮情緒。不僅會妨礙爸爸媽媽與提出看法的人之間的關係,無形中也影響到了寶寶,給寶寶帶來負面影響。

誤區4:加重依賴心理

過度陪伴會讓寶寶產生依賴心理,覺得凡事都有爸爸媽媽一手操辦,就不用自己動腦去想或是動手去做,久而久之,愈發沒有自主性和自覺性。

誤區5:讓寶寶失去生活目標

過度陪伴寶寶的爸爸媽媽,容易在無形中養成包辦的習慣,從寶寶小的時候就把事情都安排好,寶寶只能按照爸爸媽媽安排好的去做。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會變得無所適從,失去生活的目標,嚴重消極的情緒一旦產生,會愈發難以自拔。

誤區6:爸媽失落感增加

:寶寶的情緒和表現都直接影響著爸媽的心情,然而,寶寶不可能隨時都符合爸媽的要求與期望。當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時,爸媽自己的心理壓力膨脹,容易心情不好、脾氣暴躁,甚至會有崩潰的感覺。這樣的爸媽,總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寶寶身上,過分關注寶寶,一心想把寶寶培養成“人中龍鳳”,很難容許他有缺點和錯誤存在。

誤區7:加重戀母/戀父

有的過度陪伴,可能會使寶寶產生過多的戀母、戀父情愫,導致寶寶將來擇偶觀、婚姻觀的局限和偏差。

用力陪≠用心陪

很多爸媽在陪伴寶寶這個問題上很迷茫、很糾結。什麼是陪伴?怎樣陪伴才是好?不少爸爸媽媽對此的認識存在誤區,所以往往陪伴了寶寶,卻沒有達到自己想像中的那些目標。

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 寶寶取得的成就80%取決於父母的教導,而父母的教導多數在陪伴寶寶的過程中產生。但是,不是坐在寶寶身邊就叫陪,也不是讓寶寶每天見到爸爸媽媽、相處時間長就是好。陪,要放在“用心”上,而非“用力”上。

案例1

亮亮小時候是個挺開朗樂觀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媽媽都是教師。因為職業的習慣,更因為望子成龍的心理,亮亮的爸媽總希望自己的兒子不落後于別的孩子,於是,從他剛開始上小學的時候,就一直監管他做作業。如果學校沒有佈置作業,亮亮爸媽也會自己給亮亮佈置一些家庭作業,並親力親為輔導功課。就這樣,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到現在亮亮上高中了,他的媽媽還是一直鞍前馬後、嚴防死守地打理兒子的學習生活。曾經外向的亮亮,越長大越內向、越沒有自信。離開了爸爸媽媽的視線,他就總是捧著手機玩遊戲。

分析

雖然亮亮的學習成績並不差,但是給人的感覺是被逼出來的。將來他離開父母後,很有可能會失去自我學習的能力。亮亮爸媽給予兒子的這種陪伴,其實並不是在培養他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陪伴時的過度監管,對兒童的自製力起到日漸磨損的作用,這樣長大的孩子,自製力往往是比較差的。

案例2

婷婷在畫畫、拼積木,而她的爸爸媽媽在旁邊守著電視、電腦、Ipad,看韓劇、美劇和娛樂花邊新聞。有時候,婷婷爸媽帶她去圖書館、書店,不管婷婷在看些什麼、做些什麼,自己總是捧著手機刷微博、聊微信。再或者,爸媽一邊催促婷婷彈琴,一邊在一旁跑進跑出,一會兒拖地、一會兒洗衣……

分析

這樣的陪伴,不僅沒有起到幫助寶寶的作用,相反,會給寶寶帶來不好的影響:寶寶很難在這樣的陪伴中體會到自己做這些事的意義,因為當他們積極地做這些事情時,爸爸媽媽並沒有及時與她溝通,也沒有同步給予恰當的鼓勵和支持,寶寶很難在心靈上產生安全感和滿足感。

怎樣才是有效的陪伴

有的爸爸媽媽雖然稱自己用大量時間陪伴寶寶,可他們的陪伴卻是無效的陪伴。那麼,怎樣才算是有效的陪伴呢?

對於不同類型的寶寶,陪伴的方式不盡相同。但是對於大部分寶寶來說,有效的陪伴可以是:

1. 和寶寶一起讀書,爸爸媽媽讀一遍,寶寶讀一遍,爸爸媽媽讀給寶寶聽,寶寶將自己理解的圖畫講給爸爸媽媽聽。

2. 和寶寶一起玩遊戲,可以是爸爸媽媽教寶寶玩,也可以是寶寶教爸爸媽媽玩。聽聽寶寶的建議,建立一個遊戲規則,共同執行。

3. 和寶寶一起去遠足,比比誰發現的物種多。把發現記錄下來,遇到不認識的,共同查資料。

4. 和寶寶一起種花、養動物,觀察生物的成長,培養寶寶的愛心和觀察力。

5. 和寶寶一起去旅行,寶寶的眼界、心境開闊了,爸爸媽媽的心情也更好了。

6. 和寶寶一起做家務,培養動手能力。寶寶不是不堪一擊的花朵,他們需要並且完全可以應對環境,而不需要爸媽不間斷的、無微不至的照料。同時,可以讓寶寶知道家庭裡的事大家都有義務來承擔,從中體會到爸爸媽媽的辛勞,從小家、小事、小愛而築大愛……

有效陪伴法則

1. 打破“託付”思想

有效的陪伴首先要打破把寶寶託付給學校、老師、隔代長輩的思想,不能認為有老師或者爺爺奶奶陪著寶寶就足夠了。寶寶對爸爸媽媽的感情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而爸爸媽媽給寶寶的愛和其他人給予的也不一樣。爸爸媽媽再忙,最好也要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陪伴寶寶;即使因為出差工作或是別的原因分處兩地,最好也能每天通個電話。特別是留守兒童的爸爸媽媽,保持經常性的通話、通信是很關鍵的,聽聽寶寶的傾訴,與寶寶分享自己在異地的見聞。

2. 注意陪伴方式

有效的陪伴不應該用監督、指責、抱怨的方式,而是應以遊戲、學習、共同生活的陪伴為主體,並體現支持與鼓勵。少說教,多分享。對於爸爸媽媽這些成年人來說,能和寶寶分享內心世界是很重要的,通過分享,建立與寶寶之間美妙的信任與情感。

3. 以寶寶的需求為導向

有效的陪伴是要瞭解寶寶的興趣和需求,並以他的需求為導向。

男寶寶好動、愛冒險,爸爸媽媽可以陪他進行運動類的項目,例如爬樹、在草地上打滾。爸爸力氣大,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把男寶拋到高空再穩穩地接住(小嬰兒不宜玩此遊戲,以免傷著柔弱的頸部、大腦等部位);也可以在家裡用膠布類比交通區域,與男寶一起用玩具車玩交通遊戲。

女寶寶相對安靜,喜歡唱歌、跳舞、做手工等等。爸爸媽媽可根據女寶的性格特點,陪她做她喜歡的事,同時輔以指導。女寶一般心思更為細膩,所以爸爸媽媽在陪伴時,更加要傾情融入。

4. 杜絕“人在心不在”

不管是男寶還是女寶,爸爸媽媽在陪伴時都應該全心全意,不可“人在心不在”。尤其是親子閱讀時刻,有幾次我因為記掛著工作沒完成,所以在給寶貝睡前閱讀時,敷衍了事,希望快快讀完讓她早點睡覺,我好去做我的事情。在讀書的過程中,寶貝感覺到了我的異樣,一語中的:“媽媽,你是不是不想給我讀書?你讀的,我都沒聽明白。”原來,我的心不在焉直接影響了閱讀品質。

所以,不論和寶寶共同做什麼事,都應該全心全意投入,這樣才是有效的陪伴。例如:閱讀時,可以想像並模擬書中人物的口吻,繪聲繪色朗讀,這樣才能把趣味和思想表達出來。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適時與寶寶探討一下書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的思想變化,也會加強寶寶在閱讀中的觀察力和思考力。

5. 給予必要的幫助

有效的陪伴是要給予寶寶必要的幫助與支持。當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困擾和挫折時,少一些打擊,多一些關愛與指導,陪寶寶一起渡過難關。

我家寶貝曾經和小朋友發生矛盾,雖然我一直宣導小朋友之間的事小朋友自己解決,可是那一次,她和小朋友“冷戰”了好幾天。我想,一定是事情比較嚴重,於是問寶貝發生矛盾的原因。知道了原因後,我跟她說了那位小朋友性格裡好的方面,還講了她們兩人在一起的一些趣事,寶貝聽了以後,似乎豁然開朗了。接著,我鼓勵她主動跟那位小朋友道歉,不管這件事到底誰對誰錯。我說:“只要你善待別人,別人也會善待你。”很快,她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冰融雪消了。

6. 保持適當獨立

陪伴有很多種方式,選擇有效的陪伴,勝過長時間無意義的相隨。不論是哪一種陪伴,都要留給寶寶獨立玩耍的時間和自己做主的空間,讓他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去活動、去探索。

爸爸媽媽給予寶寶的愛,是寶寶成長的最佳養分。自然陪伴,自然成長,這樣才能讓寶寶在享受愛的同時健康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