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覺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讓爸爸媽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從長期來看還有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
破譯或者正確對待孩子的情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必須建立在父母瞭解孩子、願意尊重孩子心理和情感的基礎之上。 可是當爸爸媽媽蹲下來, 準備傾聽孩子各種不安感受的時候, 卻感覺有些力不從心, 因為孩子們透露負面情緒的方式實在是變化多端!
1、不要忽視看似無足輕重的情緒小石在和小朋友們爭奪玩具時, 不小心被碰了下, 手臂上出現個紅色的小印記, 小石捂著“受傷”的手臂,
Advertisiment
編輯解讀:也許有的媽媽會覺得:這也太小題大做了吧!尤其是這樣對待男孩子。 其實, 小石的媽媽當然知道手臂的傷勢沒有那麼嚴重, 冰塊的作用不在於治療手臂, 而是告訴小石:媽媽知道他傷心了, 借此平復孩子有點受傷的情緒, 當然如果媽媽覺得有必要的話, 還可以在後面加上一句:“小男子漢應該堅強一些, 就算受點傷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
2、繪他一個擁抱或者小零食曉雷正在廚房裡忙著做飯, 突然聽見兒子坐在客廳的地板上嗚嗚地哭了起來, 嘴裡念叨著:“媽媽不喜歡我了, 媽媽不要我了。
Advertisiment
編輯解讀:有時候不需要太多的言語解釋, 在孩子感覺受忽略的時候, 把他摟在懷裡, 親一親、抱一抱就行了, 如果能給他一點喜歡吃的零食或者飲料, 那就更好了。
3、借助“藝術創作”舒緩情緒有一天靚靚發現自己最喜歡的小烏龜笨笨突然不動了, 爸爸媽媽告訴靚靚小烏龜死了, 並且帶著靚靚找了一塊地方埋葬了笨笨。 靚靚似乎並不是很明白死是什麼怎麼一回事, 可是之後的幾天她都一直悶悶不樂。 媽媽給了靚靚只筆、一個小本子, 對靚靚說:“如果你想笨笨了,
Advertisiment
編輯解讀:小朋友高興的時候可以用畫筆一展繪畫才能, 不高興的時候也能借助畫筆抒發心中的不快。 有時候, 再多安慰的話也比不上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發洩情緒, 比如畫畫、捏泥、剪紙、拼圖等等。 所以, 家裡備著鉛筆、蠟筆、水彩筆、橡皮泥、大大小小的紙張是肯定能派上用場的, 小朋友不僅能化悲痛為力量, 創作出一件件小小藝術品, 而且還能讓爸爸媽媽暫時解放一會兒呢, 不過前提是孩子肯自己玩。
4、適當時候的鼓勵和激勵曉峰已經參加游泳培訓2個目了, 可他居然沒有下過一次游泳池, 原因是他很怕水。 無論教練怎麼保證游泳沒有危險, 曉峰就是不相信。
Advertisiment
編輯解讀:尊重和疏導孩子的情緒並不意味著一味的遷就, 無原則地滿足和忍讓。 在恰當的事情上和時機下, 應該鼓勵孩子積極地調整一下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