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需理智對待孩子的爭辯

在很多家長的認知裡, 覺得自己說的話, 孩子就應該無條件地聽從。 尤其是在工作了一天以後, 跟孩子說什麼他都不聽, 還一直爭辯, 我們的情緒確實很容易爆發。 但是如果在孩子面前無法保持冷靜的時候, 最好首先離開爭辯的情境, 比如可以先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或者先到其他的屋子裡緩和一下情緒。 等到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以後, 我們可以在心裡默默地問自己3個問題:

第一, 孩子的情緒為什麼會這麼激動, 是不是有其他的事情影響到了他的心情, 才會在媽媽面前反彈力這麼大;

第二,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態度不對, 但是他說的話是否合理, 是否有一些真相是我們不曾瞭解的;

第三, 我們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是不是不太合理, 激化了孩子的情緒。

這些問題並不一定非要找出個答案, 只要我們略微地理清一下思路, 再找孩子談, 順著問題分析, 我們往往更能貼近孩子的心理, 更容易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 孩子跟大人鬥氣通常都是一時之氣, 發生爭執以後, 他自己會後怕。 但是如果這個時候我們能夠平靜下來, 主動跟他一起分析問題並且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會更加容易得到孩子的信任。 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 孩子也能從大人的表現裡學會如何冷靜, 如何控制情緒地去面對他人突如其來的質疑, 這不僅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

Advertisiment
也會對孩子將來培養人際關係的技巧有很大的幫助。

當所有的問題解決以後, 我們再跟孩子說:“剛才你對媽媽的態度太沒有禮貌了, 怎麼可以對媽媽大吼大叫的呢?如果有什麼話, 你可以好好說, 只要是有道理的, 媽媽會理解你的。 可是你用這樣的態度跟我說話, 媽媽就會覺得傷心。 對待別的人也是一樣的, 你心裡有不同的意見就好好地說出來, 如果一直是這種很不友好的態度跟人說話, 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到時候沒有一個人會喜歡你, 媽媽也幫不了你了。 ”同時, 我們也要告訴孩子, 有想法要表達的時候, 一定要有理有據, 把事情講清楚, 千萬不要在別人還沒有弄清楚他的真實意圖之前就發脾氣,

Advertisiment
這樣反而會不利於事情的解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