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需瞭解:不要讓叛逆期毀了孩子一生!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家長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惶恐, 甚至有的家長如臨大敵。 家長的反應很正常, 因為青春期孩子總是憧憬成熟又留戀☆禁☆童年,

Advertisiment
追求完美又總有缺憾, 拒絕灌輸又渴望幫助。

這樣矛盾的心理, 使得他們的行為在大人眼裡是如此荒唐和無聊, 而對孩子來說, 意義卻十分重大。 家長因為不瞭解孩子, 對孩子橫加約束, 這使得家長與孩子矛盾重重, 衝突不斷升級。

首先, 我們應該瞭解青春期孩子的四大心理需求。

一、合理的物質需求

物質需求是生活永恆的主題,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 表面上還是在服裝、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 實質的需求卻在悄然變化。 剛剛進入青春期, 追求個性化的孩子較少, 更多是要求自己從眾。 從眾讓自己有安全感, 融入同學的圈子裡, 不顯山顯水。

隨著年齡的增長, 熟悉了周圍的環境, 瞭解了同學、朋友的個性,

Advertisiment
孩子們開始彰顯個性, 暗暗地在群體裡比高低。 這種比較有積極的意義, 孩子獲得了經驗, 給自己在群體中定了位。

如果一個女孩子, 初一時拒絕穿粉色的衣服, 一兩年後, 她又堅決要一條粉色圍巾, 您真的別奇怪, 這是孩子從要求長大, 走向要求成熟。 拒絕粉色因為要拒絕幼稚, 接受粉色, 是表現自己再走向個性獨立, 走向成熟。

這時, 孩子們在家長面前出奇地不聽話。 男孩今天要一雙名牌鞋, 明天回來對家長說某某同學有了新的手機。 男孩、女孩的書包上掛滿了明星圖片, 誰的生日請大家去吃飯……很多男孩會在群體裡學會抽煙、喝酒。

女孩學會化妝、染髮。 其實他們是想通過這些儀式, 向成年人看齊, 在小群體裡標榜自己、顯示自己。

Advertisiment
而成年人卻感覺他們是逞強。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我們的社會水準在提高, 家長也有攀比心理, 裝飾家園的同時, 也提高了自己孩子的生活水準, 把他們打扮漂亮, 給他們兜裡揣上錢。

試想, 當孩子兜裡裝著錢的時候, 他們上課總是在想如何花錢,

Advertisiment
勢必影響學習。 家長要防範孩子物質需求膨脹造成的惡果, 但又不能不給予物質的滿足, 應該怎麼辦呢?我們認為, 家長要學會判斷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

孩子正常需求的標準主要從兩個方面看:一個是取同班同學物質需求的平均數或平均數的中下等。 另一個標準是看家裡的經濟狀況。 如果您家裡的經濟狀況中等或比較好, 應該讓孩子的生活水準低一些比較好。

如果您的經濟狀況不太好, 那麼, 您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受委屈而硬要讓孩子去享受高消費, 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 不但不會讓孩子自信起來, 而且容易使孩子不考慮家長的經濟能力而變得變本加厲。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進入青春期前後,

Advertisiment
又是初中生活的開始, 孩子們像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接觸新的面孔、新的習慣、新的學習方式。 這是我們看得到的變化, 還有一個看不見的變化, 就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 思想和情感的轉移。

青春期之前, 孩子心裡依賴的是家長, 進入青春期開始轉移, 轉移到朋友身上, 到青春期後期, 轉移到異性朋友身上, 最後, 固定在異性身上, 成家立業, 生兒育女, 進入一個新的迴圈, 這是人類成長的必經之路, 是我們沒有辦法抗拒的力量。

孩子開始交朋友, 為了朋友, 他們可以在學校門口等, 可以和同學一起去逛街、去網吧。 為朋友可以留在學校打籃球, 甚至是去打架, 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長的臉色, 即使招來家長的打罵也依然如此。

是什麼力量讓孩子們鋌而走險呢?這裡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問題。

走出家庭,孩子的視野面寬了,接觸社會的面廣了,再不是家、學校兩點連成一線的行為方式,他們會出現在自己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會遇到從來沒有遇到的問題。

這時,朋友是最直接的幫助者,可以取代家長的支持和幫助。

孩子們思想不再單純,這連他們自己都感覺得到,他們有時浮想聯翩,有時憂心忡忡,有時大喜大悲。

這些感情,不適合和家長分享,因為家長馬上會緊張和憂慮,批評教育必不可少,跟蹤監視接踵而至,所以,家長不是孩子吐露心聲的選擇,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邊的朋友。在這個時期,很多時候孩子們選擇老師做朋友,讓老師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因為在孩子心目中老師依然是神聖可信的。

那麼,孩子們心裡需要家長嗎?從心底裡孩子們需要,而讓他們望而卻步的是家長的擔憂和不信任。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家長們因為擔心而要不停地教育孩子,甚至用打罵的方式。再有,家長片面聽從老師和他人的意見,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友,怕孩子學壞,影響學習,浪費時間。

有的家長給孩子制訂允許交的朋友、不能交的朋友。孩子們絕對不接受,自然對家長敬而遠之,更不與家長交流。

家長怎麼辦呢?首先要讓孩子信任你,願意和你說出他遇到的所有問題。這就要求家長學會傾聽,不要急於批評和指正。聽孩子訴說,也是給孩子宣洩的機會,減輕了心理的負擔。

家長聽後,找機會給孩子提出建議,久而久之,家長和孩子成為最值得相互信賴的朋友。

家長支持孩子交友,同時提出具體而簡單的底線要求。比如,帶你做壞事的人不能做朋友;很自私的人不能做朋友;自以為是的人不能做朋友……另外,孩子們往往認為朋友是永恆的,要告訴孩子不一定是這樣,朋友之間的關係時常會發生變化,也有可能會斷交,要有心理準備。

總之,您要成為孩子需要的朋友。

三、對異性關注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與異性接觸時有了微妙的變化。他們開始悄悄地關注異性。關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

比如女生關注帥氣高大的男孩。女孩子們在一起去對他們評頭論足,有一些新鮮和刺激的感覺。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爾也會在一起用調侃的方式談論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種淡淡的喜歡,他們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

男孩和女孩,都會很拘謹,這只是孩子們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會認識異性的最初的學習階段。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越來越明白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異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

最開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鬧鬧,簡單的問答,還可以是以班級活動為主題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交流,達到對異性的瞭解。很多孩子知道這不是什麼愛情,只是同學交往。他們認為自己憧憬的美好愛情沒有來臨,所以,更多人選擇了等待,等待自己長大。

確實也有孩子談戀愛,這些“愛情”往往以誤會開始,以壓力開始,以親情的失落開始。

小愛是一個胖胖的初二女孩。最近小愛有點變了,大家仔細觀察,終於發現了端倪,小愛身邊多了一個男孩子,他就是峰峰。下課時峰峰就會坐到小愛的前邊,兩個人聊得熱火朝天。他們吃飯也要約在一起吃,放學也在一起走。於是班裡傳出了有關他們兩個的“桃色新聞”,終於有一天驚動了班主任張老師,老師把這件事通知了兩個孩子的家長。其實,家長也發現了。

天天晚上小愛和峰峰都要電話聯繫,而且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節假日的時候一天還要聯繫個三四次。開始的時候家長都沒當回事,但是時間長了哪個家長能不起疑心。小愛的父母問小愛,小愛說:“你們別想得那麼複雜,我們就是好朋友。”

青春期,是戀愛的前奏,是步入愛情的序曲,孩子們戀愛是必然,而我們家長希望孩子們晚一些,再晚一些,怎麼才能做到呢?

家長的支援與引導方法

首先,我們家長不要促成孩子將錯就錯地從誤會、誤解開始“愛情”。家長捕風捉影的批評、不信任的盤查、偷偷地窺探孩子的隱私、憂心忡忡地嘮叨提醒,讓孩子煩躁,加重其逆反心理。

有異性朋友接觸的孩子,會很小心,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感情,避免因為自己的一個小紙條、一次不期而遇的單獨接觸被家長發現,使得對方受到傷害,會加緊通風報信和聯絡,結果,兩個人越走越近,越來越相互支持和信任,終於弄假成真。家長在這裡起的是推波助瀾的作用,而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其次,學習上的壓力、生活上的壓力,孩子需要有人分擔,而家長只會施壓,不會減壓,孩子就會對家長逆反。對孩子的不理解、不寬容,無休止的批評嘮叨,使得孩子去尋求理解和同情,也是孩子談戀愛的緣由。

再有,親情是孩子的避風港,如果家庭不能給予孩子親情,孩子很容易到異性身上尋找親情。夫妻常年不和,打架、鬧離婚,孩子最不容易接受,心裡缺乏安全感。家長常年奔波在外,無力管孩子,孩子看著別人,再看自己,倍感孤獨,也會容易去找安慰。

青春期的孩子,關注異性之初,會在家長面前提到某個異性。您千萬不要大驚小怪,責備孩子心思不放在學習上,也不能掉以輕心。而是要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然後詢問一下情況,再想辦法引導孩子,等想好了,有了辦法再說不遲。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孩子知道此類事是可以和家長講的,家長不會批評,以後遇到這方面的困惑,他就會向家長尋求幫助,這樣家長就對孩子有了瞭解和幫助的機會。二、孩子明白,從家長那裡討來的主意,總比向同學或者自己琢磨出來的辦法要好一些,只有家長不把孩子嚇跑,孩子還會來求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可以使上勁,是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利的好事情。

四、獲得幫助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性格也變得外向起來,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們獨立處理問題的時候越來越多,遇到的事情越來越複雜。

初出茅廬的他們,面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疑問和恐懼,他們真的希望自己身邊有保鏢,有“百事通”,有“機器貓”,當然,兜裡再有很多錢就好了。而這一切都沒有,遇到問題的時候怎麼辦?孩子們需要幫助。

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讓他們覺得難辦。孩子不知道如何與新同學、新老師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老師、同學時常發生衝突;被批評了,卻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如何和老師溝通。他們需要幫助。

孩子們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很多時候會遇到不順心、被冤枉、被欺負的事情。事情就突然發生了,然後就那樣結束了,留下的只有懊惱、不平、羞辱,卻沒有機會還擊、發洩、甚至沒有地方講理去,像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時候,孩子們需要幫助。

比如到了考試的時候,孩子一定要在學習成績上和同學分出高低勝負來。很多時候,他們要接受大人的批評,接受命運的安排。他們如何提高成績呢?他們需要幫助。

人為什麼活著?為什麼我要面對現在的一切?我生活不如意怎麼辦?什麼是人生觀?什麼是幸福?我要的幸福在哪裡?……孩子們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幫助他們撥開迷霧,揭開謎團。他們仍然需要幫助。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應該說孩子需要的説明是方方面面的,是從物質上更多的滿足到精神上的引領,他們都需要。這樣,孩子們才能逐步擺脫幼稚,建立現實的、客觀的思想意識,真正走出充滿幻想、無拘束、無責任、無憂慮、超現實的青少年時代,步入青年和成年。

家長往往以自己的意志為中心,認為關心照顧孩子就是幫助,而不知道過度的關心、照顧,使得孩子動手能力差,在同學間顯得很笨拙。

很多家長認為批評就是幫助,結果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速了孩子逆反心理的成長。

家長很願意幫助孩子。孩子卻不是什麼人的幫助都接受,這裡包括家長。孩子獲得幫助有前提條件,必須是他信任的人。在學習上,孩子們需要懂得自己學科知識的、值得信任的人的幫助。

在人生觀上,他們需要有才華、信服的人的幫助。在需要鼓勵支援的時候,他們也要是自己喜歡、需要的人。

獲得家長的幫助,對於孩子來說應該是最方便、最直接、最安全的。但是,據我們瞭解,孩子的年齡越大,拒絕家長幫助的越多。經驗告訴他們,成人是不可靠的。

所以家長要注意,孩子在長大,他們需要的是平等(不是居高臨下的、命令的)、有效(可操作的、解決問題的)、具體(不是空話)的幫助。

家長要選擇時機。當您不能夠給孩子幫助的時候,請您請教老師,或者求助於專家,這樣孩子容易接受。

是什麼力量讓孩子們鋌而走險呢?這裡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問題。

走出家庭,孩子的視野面寬了,接觸社會的面廣了,再不是家、學校兩點連成一線的行為方式,他們會出現在自己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會遇到從來沒有遇到的問題。

這時,朋友是最直接的幫助者,可以取代家長的支持和幫助。

孩子們思想不再單純,這連他們自己都感覺得到,他們有時浮想聯翩,有時憂心忡忡,有時大喜大悲。

這些感情,不適合和家長分享,因為家長馬上會緊張和憂慮,批評教育必不可少,跟蹤監視接踵而至,所以,家長不是孩子吐露心聲的選擇,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邊的朋友。在這個時期,很多時候孩子們選擇老師做朋友,讓老師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因為在孩子心目中老師依然是神聖可信的。

那麼,孩子們心裡需要家長嗎?從心底裡孩子們需要,而讓他們望而卻步的是家長的擔憂和不信任。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家長們因為擔心而要不停地教育孩子,甚至用打罵的方式。再有,家長片面聽從老師和他人的意見,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友,怕孩子學壞,影響學習,浪費時間。

有的家長給孩子制訂允許交的朋友、不能交的朋友。孩子們絕對不接受,自然對家長敬而遠之,更不與家長交流。

家長怎麼辦呢?首先要讓孩子信任你,願意和你說出他遇到的所有問題。這就要求家長學會傾聽,不要急於批評和指正。聽孩子訴說,也是給孩子宣洩的機會,減輕了心理的負擔。

家長聽後,找機會給孩子提出建議,久而久之,家長和孩子成為最值得相互信賴的朋友。

家長支持孩子交友,同時提出具體而簡單的底線要求。比如,帶你做壞事的人不能做朋友;很自私的人不能做朋友;自以為是的人不能做朋友……另外,孩子們往往認為朋友是永恆的,要告訴孩子不一定是這樣,朋友之間的關係時常會發生變化,也有可能會斷交,要有心理準備。

總之,您要成為孩子需要的朋友。

三、對異性關注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與異性接觸時有了微妙的變化。他們開始悄悄地關注異性。關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

比如女生關注帥氣高大的男孩。女孩子們在一起去對他們評頭論足,有一些新鮮和刺激的感覺。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爾也會在一起用調侃的方式談論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種淡淡的喜歡,他們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

男孩和女孩,都會很拘謹,這只是孩子們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會認識異性的最初的學習階段。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越來越明白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異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

最開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鬧鬧,簡單的問答,還可以是以班級活動為主題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交流,達到對異性的瞭解。很多孩子知道這不是什麼愛情,只是同學交往。他們認為自己憧憬的美好愛情沒有來臨,所以,更多人選擇了等待,等待自己長大。

確實也有孩子談戀愛,這些“愛情”往往以誤會開始,以壓力開始,以親情的失落開始。

小愛是一個胖胖的初二女孩。最近小愛有點變了,大家仔細觀察,終於發現了端倪,小愛身邊多了一個男孩子,他就是峰峰。下課時峰峰就會坐到小愛的前邊,兩個人聊得熱火朝天。他們吃飯也要約在一起吃,放學也在一起走。於是班裡傳出了有關他們兩個的“桃色新聞”,終於有一天驚動了班主任張老師,老師把這件事通知了兩個孩子的家長。其實,家長也發現了。

天天晚上小愛和峰峰都要電話聯繫,而且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節假日的時候一天還要聯繫個三四次。開始的時候家長都沒當回事,但是時間長了哪個家長能不起疑心。小愛的父母問小愛,小愛說:“你們別想得那麼複雜,我們就是好朋友。”

青春期,是戀愛的前奏,是步入愛情的序曲,孩子們戀愛是必然,而我們家長希望孩子們晚一些,再晚一些,怎麼才能做到呢?

家長的支援與引導方法

首先,我們家長不要促成孩子將錯就錯地從誤會、誤解開始“愛情”。家長捕風捉影的批評、不信任的盤查、偷偷地窺探孩子的隱私、憂心忡忡地嘮叨提醒,讓孩子煩躁,加重其逆反心理。

有異性朋友接觸的孩子,會很小心,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感情,避免因為自己的一個小紙條、一次不期而遇的單獨接觸被家長發現,使得對方受到傷害,會加緊通風報信和聯絡,結果,兩個人越走越近,越來越相互支持和信任,終於弄假成真。家長在這裡起的是推波助瀾的作用,而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其次,學習上的壓力、生活上的壓力,孩子需要有人分擔,而家長只會施壓,不會減壓,孩子就會對家長逆反。對孩子的不理解、不寬容,無休止的批評嘮叨,使得孩子去尋求理解和同情,也是孩子談戀愛的緣由。

再有,親情是孩子的避風港,如果家庭不能給予孩子親情,孩子很容易到異性身上尋找親情。夫妻常年不和,打架、鬧離婚,孩子最不容易接受,心裡缺乏安全感。家長常年奔波在外,無力管孩子,孩子看著別人,再看自己,倍感孤獨,也會容易去找安慰。

青春期的孩子,關注異性之初,會在家長面前提到某個異性。您千萬不要大驚小怪,責備孩子心思不放在學習上,也不能掉以輕心。而是要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然後詢問一下情況,再想辦法引導孩子,等想好了,有了辦法再說不遲。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孩子知道此類事是可以和家長講的,家長不會批評,以後遇到這方面的困惑,他就會向家長尋求幫助,這樣家長就對孩子有了瞭解和幫助的機會。二、孩子明白,從家長那裡討來的主意,總比向同學或者自己琢磨出來的辦法要好一些,只有家長不把孩子嚇跑,孩子還會來求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可以使上勁,是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利的好事情。

四、獲得幫助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性格也變得外向起來,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們獨立處理問題的時候越來越多,遇到的事情越來越複雜。

初出茅廬的他們,面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疑問和恐懼,他們真的希望自己身邊有保鏢,有“百事通”,有“機器貓”,當然,兜裡再有很多錢就好了。而這一切都沒有,遇到問題的時候怎麼辦?孩子們需要幫助。

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讓他們覺得難辦。孩子不知道如何與新同學、新老師打交道;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老師、同學時常發生衝突;被批評了,卻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如何和老師溝通。他們需要幫助。

孩子們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很多時候會遇到不順心、被冤枉、被欺負的事情。事情就突然發生了,然後就那樣結束了,留下的只有懊惱、不平、羞辱,卻沒有機會還擊、發洩、甚至沒有地方講理去,像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時候,孩子們需要幫助。

比如到了考試的時候,孩子一定要在學習成績上和同學分出高低勝負來。很多時候,他們要接受大人的批評,接受命運的安排。他們如何提高成績呢?他們需要幫助。

人為什麼活著?為什麼我要面對現在的一切?我生活不如意怎麼辦?什麼是人生觀?什麼是幸福?我要的幸福在哪裡?……孩子們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幫助他們撥開迷霧,揭開謎團。他們仍然需要幫助。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應該說孩子需要的説明是方方面面的,是從物質上更多的滿足到精神上的引領,他們都需要。這樣,孩子們才能逐步擺脫幼稚,建立現實的、客觀的思想意識,真正走出充滿幻想、無拘束、無責任、無憂慮、超現實的青少年時代,步入青年和成年。

家長往往以自己的意志為中心,認為關心照顧孩子就是幫助,而不知道過度的關心、照顧,使得孩子動手能力差,在同學間顯得很笨拙。

很多家長認為批評就是幫助,結果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速了孩子逆反心理的成長。

家長很願意幫助孩子。孩子卻不是什麼人的幫助都接受,這裡包括家長。孩子獲得幫助有前提條件,必須是他信任的人。在學習上,孩子們需要懂得自己學科知識的、值得信任的人的幫助。

在人生觀上,他們需要有才華、信服的人的幫助。在需要鼓勵支援的時候,他們也要是自己喜歡、需要的人。

獲得家長的幫助,對於孩子來說應該是最方便、最直接、最安全的。但是,據我們瞭解,孩子的年齡越大,拒絕家長幫助的越多。經驗告訴他們,成人是不可靠的。

所以家長要注意,孩子在長大,他們需要的是平等(不是居高臨下的、命令的)、有效(可操作的、解決問題的)、具體(不是空話)的幫助。

家長要選擇時機。當您不能夠給孩子幫助的時候,請您請教老師,或者求助於專家,這樣孩子容易接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