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言行
有家長給《成長週刊》發來短信, 訴說孩子脾氣暴躁, 在學校總是與同學發生摩擦, 甚至有時一言不和便動手。 雖然採取了說服教育, 但孩子好不了幾天又一反常態, 隔三岔五還是惹出些是非。 這位女士為此感到苦惱, 也十分困惑為何自己的孩子會如此“暴力”。 針對這類行為, 家長要如何處理比較合適呢?
現狀
家庭教育有誤區
隨著獨生子女一代的長大, 很多教育問題暴露出來, 家長經常感到無奈。 其實, 獨生子與非獨生子一樣, 都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成長。 所謂獨生子女問題,
Advertisiment
望子成龍是家長的普遍心情, 尤其在獨生子女家庭, 父母把全部希望寄託在唯一的孩子身上, 有的家長不從孩子自身發展規律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 而是進行智力上的“填鴨式”教育。 這樣就會使孩子負擔過重, 超越了他們的接受能力, 使孩子產生了厭煩學習的情緒, 智力上過度要求的同時, 在生活中給予了過多的照料, 其結果必然導致孩子有很強的依賴性, 把自己看得過於嬌氣等。
另外還有一些家庭, 當孩子對別人表現出攻擊性時, 他們採取不管不問的態度, 使孩子失去控制自己的鍛煉機會。 或者當他們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無法忍受時,
Advertisiment
分析
侵犯行為分三種
針對這位家長所訴說的, 心理專家分析後認為, 這種“暴力”可視為青少年的攻擊性, 在心理學上稱為青少年的侵犯行為, 它是少兒社會性發展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一個人生來就具有一種內在的攻擊傾向, 但隨著生理心理發展, 這種攻擊傾向可能會指向一些有意義的目標,
Advertisiment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 隨著身體發育加快, 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產生明顯的變化。 這一時期孩子對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探索、知識的渴求、友情的尋覓、熱情的釋放、才幹的顯露等日趨迫切, 但由於受年齡、閱歷、經歷、財力等方面限制, 他們的心理特徵通常表現為:遇事容易產生情緒波動, 容易見異思遷, 容易得意忘形, 又容易悲觀失望, 易激動、易衝動、對行為會產生的後果思考少等。
Advertisiment
在這種心理狀態下, 孩子開始有意無意實施攻擊, 開始侵犯他人。 這種侵犯行為大體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有意侵犯, 即有目標的侵犯, 這種目標未必合理, 但是很明確;
第二種是意圖不明的侵犯, 孩子對於自己實施的侵犯行為要施加給誰並不確定, 被侵犯物件具有一定隨機性和偶然性;
第三種是無目的侵犯, 即孩子本身並沒有主動侵犯的意願, 但是由於性格、經歷、教育和客觀環境等因素影響, 使孩子應對外界事物時下意識地採取了侵犯行為。
針對以上三種侵犯行為, 家長應該採取不同方式進行教育指導。 傾聽、溝通、回避等都是常用的很有效的手段, 另外像劃界、等待等也是有利於化解矛盾、糾正子女錯誤行為的有效辦法。
Advertisiment
傾聽就是要求父母耐心、真誠地聽子女表達他們的想法、觀點, 甚至抱怨、牢騷等宣洩;溝通即親子雙方平等的、坦誠的交換思想, 求同存異;而回避就是指家長應給孩子一定空間, 讓他完成自己“獨立思考”的意願, 在此基礎上才談得上傾聽和溝通;劃界是由家長做出強制規定, 明確孩子的行為規範, 但這種劃界是須保證合理的範圍, 而不能一味限制子女的自由;最後一種方法是等待, 因隨著年齡的增長, 一些“危險”信號實際上只是這個年齡的一個心理特徵, 它的產生除了身體因素外還受到自身社會經歷經驗有限及社會的影響, 因此不能一味埋怨責怪子女的不當行為和想法, 有時等待是最好的辦法, 等到他們在事情當中經歷成長,對人生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時,對這種侵犯行為便能控制得當了。
建議
正確引導助成長
如何正確選擇家庭教育方式,引導子女規避成長中的攻擊性問題,是家長責無旁貸的責任。這裡提出以下建議:
樹立正確的教育態度。家長要改變不正確的教養態度,首先要克服自身的“異常心理”,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認識到孩子是獨立個體,是社會成員,要按照“社會要求”去培養,才能保證子女今後適應社會發展。要愛而不寵,養而不嬌。
加強與學校間的溝通。家長要把孩子的真實情況,及時、準確地反映給老師,共同商討、制訂適合自己孩子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時也要瞭解學校,瞭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因此要與學校保持聯繫,加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才能更好地配合學校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選擇恰當的教育方法。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對子女教育不要脫離實際,要根據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心理現象及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家庭是子女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的物質和文化條件、家庭成員的關係、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以及在家裡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等都會形成烙印。目前,有些獨生子女往往表現出任性、一切以個人為中心。分析根源多半是由於他們在家庭中處於特殊地位。所以家長教育孩子需要更多的理智,只有這樣才能從小培養獨生子女的良好行為習慣。
輕鬆和諧的家庭氛圍能夠使青少年在快樂幸福的感情中成長,溝通和交流則能使父母及時瞭解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及時做出應對措施,幫助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清華
等到他們在事情當中經歷成長,對人生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時,對這種侵犯行為便能控制得當了。建議
正確引導助成長
如何正確選擇家庭教育方式,引導子女規避成長中的攻擊性問題,是家長責無旁貸的責任。這裡提出以下建議:
樹立正確的教育態度。家長要改變不正確的教養態度,首先要克服自身的“異常心理”,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認識到孩子是獨立個體,是社會成員,要按照“社會要求”去培養,才能保證子女今後適應社會發展。要愛而不寵,養而不嬌。
加強與學校間的溝通。家長要把孩子的真實情況,及時、準確地反映給老師,共同商討、制訂適合自己孩子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時也要瞭解學校,瞭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因此要與學校保持聯繫,加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才能更好地配合學校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選擇恰當的教育方法。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對子女教育不要脫離實際,要根據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心理現象及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家庭是子女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的物質和文化條件、家庭成員的關係、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以及在家裡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等都會形成烙印。目前,有些獨生子女往往表現出任性、一切以個人為中心。分析根源多半是由於他們在家庭中處於特殊地位。所以家長教育孩子需要更多的理智,只有這樣才能從小培養獨生子女的良好行為習慣。
輕鬆和諧的家庭氛圍能夠使青少年在快樂幸福的感情中成長,溝通和交流則能使父母及時瞭解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及時做出應對措施,幫助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