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用“可以”取代“不行” 對孩子行為, 作為家長的你, 首先要做的是接納, 而不是一開口就指責。
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 父母說:“晚飯前不准吃糖”,
Advertisiment
3 耐心解釋說出感受 美國西北大學爭端問題專家雷湯普森教授建議, 要向孩子耐心解釋, 家長為什麼不喜歡他的行為。 比如, 當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敲飯桌的時候, 家長可以說:這樣敲會把飯桌敲壞的, 這會讓我很傷心。 別敲了, 好不好?
跟小傢伙講道理似乎是徒勞之舉, 但是的確會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他所做的影響了別人, 要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
4 讓孩子二選一 美國著名非盈利機構育兒資源主管勒納表示, 給孩子選擇機會, 會讓小傢伙感覺自己有“權力”控制局面。
鼓勵1—3歲的孩子自己做一些簡單的選擇,
Advertisiment
5 親自示範並告訴孩子 《不打屁股不溺愛》一書作者, 育兒專家克拉裡表示, 有些孩子不停地做某件惱人的事, 其原因就是小傢伙不知道還有啥別的事情可做。
這時, 父母最好能給予示範並告訴孩子怎樣做更好。 比如, 2歲的亨利老是愛戳小妹妹, 家長可以告訴亨利, “親親妹妹”或類似的提示, 下次小亨利就知道以後怎麼做了。
6 家長拒絕孩子無理要求的注意事項 第一,拒絕的語氣要肯定, 態度要溫和
對於孩子的要求, 家長的態度要明確, 並且清楚明白的告訴孩子, 語言要簡單,
Advertisiment
第二, 拒絕的過程中儘量不討論是非對錯
家長要明白, 自己只需要亮明自己的態度和原因即可, 沒有必要讓孩子必須認可, 更不要試圖馬上說服孩子, 允許孩子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 家長只是告訴孩子他的想法不能被滿足, 不代表孩子的想法錯誤, 這是兩碼事, 這樣可以降低孩子的不滿情緒。
第三, 對於同樣的事情, 家長的態度要始終如一, 前後一致
尤其是要避免家長根據自己的情緒好壞決定對孩子的態度, 家長心情好的時候, 一呼百應, 家長心情不好, 對孩子的要求一律拒絕, 這樣不僅不會給孩子良好的規範,
Advertisiment
第四, 同樣的事情, 家長之間要儘量保持一致
有些孩子很會耍小聰明, 在媽媽這裡得不到, 就去找姥姥, 姥姥心疼孫子, 造成大人之間的不一致, 不利於孩子養成一些必要的行為習慣。
第五, 拒絕孩子的時候要明確一點
是拒絕孩子要求的這件事情, 不是拒絕孩子。 也就是要讓孩子感覺到, 家長是對事情有不同意見, 這樣的意見不會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愛。
第六, 拒絕和滿足要結合進行
家長注意不能對孩子的要求拒絕太多, 必要的情況下, 需要適當滿足, 兩方面結合進行, 才能引導孩子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