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你到底能給孩子一些什麼?

父母究竟能給孩子什麼?

什麼是教育的目的。 我小的時候, 根本不知道老師講的是什麼。 我那個年代, 特別強調水稻2號。 我就只知道2這個數字概念。 所以, 我在一年級的時候, 大家知道一個聖人叫孔老二, 我不知道, 我以為是水稻2號。 有一天, 我看到報紙說, 孔老二不愛勞動, 我當時特別震撼。 因為根據這個話推理, 孔老二是個人, 不是水稻。 這是我小時候知道的。

後來我上一年級, 老師告訴我一加一等於二, 但是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 因為老師沒有給我量, 只是寫下數字1+1=2。 這是一個數字, 小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學數學要從量開始,

Advertisiment
而不是從字開始。 那個時候我就問老師, 為什麼一加一等於二, 老師沒有給我回答。 這事讓我特別痛苦, 我就每天糾纏著問, 為什麼等於二, 為什麼不等於三, 不等於四。 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說, 一加一等於二是國家規定的。 這是我最早知道原來是這樣, 所以我的數學不好大家可以想像。

等我自己辦學的時候, 我記得特別清楚的是,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課的題目是這樣:請把以下的符號填在下面的括弧裡。 我就看小朋友, 我特別震驚地發現, 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符號, 什麼叫括弧。 很茫然地看著老師, 我就知道孩子對概念是不清楚的。

我們從幼稚園開始就有概念課, 就像剛剛上來的小孩, 當麥克風放在桌子上的時候,

Advertisiment
他問我這是什麼?我說這個叫麥克風, 他說是幹什麼用的, 我說是說話的。 這個能把我的聲音放大, 他說那你打開給我看一下, 我說現在不能打開, 因為你一說話, 下面的人都能聽到。 這是我們半個小時前的對話, 剛剛當他上來的時候, 他迅速地拿過話筒, 然後說"啊", 發現自己的聲音傳出去了。 我問大家, 這一個多小時這個事情他有沒有忘掉?沒有。

兒童學習的過程就是先從"這是什麼"開始的, 這叫概念。 概念知道後, 兒童要透過感覺來完成這個過程, 所以我站到那裡的時候, 就知道這個孩子找感覺去了。 他必須"啊", 他知道這個聲音發出去了, 這個感覺讓他知道什麼叫麥克風。

但我們現在的教育模式並不遵循這個規律。

Advertisiment
所以, 很多人根本不理解孩子, 根本不知道孩子怎麼了。 一天學校來了一個家長, 他是一個局長。 別人介紹他的時候說這是局長。 我們的安老師說, 在我的世界裡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男人, 一種是女人。 這個局長的孩子出問題了, 那個局長很不安。 安老師告訴他:你的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爸爸, 不需要一個局長。 這個局長回家對待他兒子的時候, 不是爸爸, 是局長。 這個孩子每天要面對一個局長, 一定會得自閉症的。 同意嗎?

所以, 這個孩子出問題了, 他不瞭解這個世界怎麼了, 他就有毛病了。 這個爸爸認為這是他孩子的毛病, 但他不知道這是局長帶出來的員工。 這個孩子當不了員工, 所以安老師告訴他你先去看書,

Advertisiment
看完書再過來, 因為要改變的不是孩子, 是家長。 家長一旦改變, 孩子馬上就變。

你是怎樣度過童年的?

所以我們第一步要知道的就是了解一個新的生命。 你要瞭解這個新生命是什麼樣子, 他需要什麼。 你不能用大人的眼光看, 現在我要問的是, 為什麼你長大了以後, 就不知道兒童怎麼了。 按理說, 你從家裡出發到上班的地方, 你走過這條路以後, 就知道了這條路, 這是一個邏輯, 但為什麼你的人生從0歲走到了40歲的時候, 卻不知道2歲、5歲、12歲、18歲孩子的生命呢?這不符合邏輯。 推理只能是一個:你根本沒有度過你的童年。 因此, 你根本不知道童年是什麼樣子。

你是怎麼度過童年的呢?理由只有一個:你小的時候就被當大人一樣對待了。

Advertisiment
我舉個例子, 我的鄰居家的小朋友9歲, 中午放學的時候, 爸爸用自行車把她帶回來, 回來以後她不進她們家, 直接敲開我家門。 進來之後就低著頭一句話不說, 我愛人過去問她, 你怎麼了。 這個孩子對我愛人說:"包叔叔, 我爸爸罵了我一路, 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 "明白這個含義了嗎?她爸爸訓斥了她一路, 她都不知道為什麼。 我愛人說, 這個大人太可怕了, 訓了一路都不讓孩子明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