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你要學會放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你可能曾遭遇過孩子下列的一些反應:“不要管我啦!我自己會做好啦。 ”“不要太擔心, 好像我是三歲小孩。 ”“你不讓我試試看, 怎麼知道我不會做呢?”“不要那麼囉嗦好不好, 我已經長大了耶!”許多父母看到孩子這樣的反應, 都有很深的憂慮感, 覺得孩子翅膀硬了, 要飛了, 再也不聽父母話了。

這些實則是孩子們心中呐喊獨立的聲音, 是要告訴父母, 放手讓我單飛, 學習獨立面對環境, 即便是遇見困難, 也要讓我試試看, 闖闖看。 這不意味著孩子要遠離父母, 不理睬父母, 這呐喊聲是“心理獨立”的號角,

Advertisiment
父母聽到號角聲, 應當感到高興, 因為孩子要長大了。

有位女大學生, 準備到國外進行將近半年的海外實習, 臨出發前, 媽媽突然決定不讓孩子出國, 原因是不放心女兒在海外的安全, 擔心孩子出國, 萬一發生什麼事情, 回不來了怎麼辦呢?離家那麼遠, 看不到孩子, 內心非常擔憂。 女兒想出去見見世面, 經歷不同的學習經驗, 看看不同的文化與世界, 心中極度的渴望, 媽媽的焦慮卻澆熄了她的希望。 還好這孩子的態度很堅定, 最後說服媽媽, 終成行。

也曾有一位眼眶泛紅的女大學生, 帶著哭喪的神情來找我, 她說:“我都找好了工作, 而且有兩個職位在等我, 可是我卻被父親強制要求返家。 ”她哭喊著抗議說:“我留在這裡有工作,

Advertisiment
回家反而沒有工作, 為什麼要回家?”原因是父親不放心讓女兒留在外地, 回到家看得到才算安心, 因為她是小女兒。 事實上, 這位父親也曾強制要求這位女學生的哥哥姐姐們回家。 大哥都已30多歲了, 家長還不放心, 孩子何時才能獨立呢?

難道你希望孩子永遠賴在家裡?難道你不希望孩子學會獨當一面?捨不得離開的其實是父母, 難以放心遠離的是爸媽, 因為背後的擔心與憂慮, 牽掛著孩子, 這對父母而言, 也是矛盾與割捨的挑戰, 不是嗎?

自然界其實有許多的例子, 這些例子都可以成為我們很好的啟示與借鑒。 我舉“雛鳥學飛”與“小水獺學游泳”為例, 與你一起分享。 想一想當雛鳥翅膀漸硬之後, 母鳥是怎麼做的?母鳥會在高高的鳥巢旁,

Advertisiment
用喙叼起雛鳥往下丟, 讓雛鳥練習展翅飛翔。 雛鳥學飛展翅之初, 要飛得順暢是有困難的, 甚至有往下掉的生命危險, 這時母鳥會飛到下面, 安全地接起雛鳥, 再飛回到樹上, 再將雛鳥往下一丟, 如此不斷地反復練習, 直到雛鳥完全能飛翔為止。

我在網路影音網站上看過一部“小水獺游泳課”的短片, 深為感動, 我鼓勵你一定要看, 相信你會得到很棒的啟示。 短片中你會看到母獺在小水獺出生30天后, 用嘴巴叼著小水獺往水裡丟, 小水獺幾度試圖想爬回岸上, 母獺會不斷阻止它上岸。 接著, 母獺會依序從漂浮、游泳, 到潛水, 分次教導小水獺, 直到小水獺完全熟練為止。 小水獺會逐一學習, 越遊越好, 就越有信心。

Advertisiment

母鳥與母獺都是借由不斷地嘗試, 讓雛鳥與小水獺完成天賦的生存能力的學習, 母鳥與母獺並不擔心雛鳥會摔死、小水獺會淹死, 或者把它們保護得無微不至, 不讓雛鳥飛翔及不讓小水獺游泳。 母鳥與母獺會在安全的範圍內, 保護幼鳥與幼獺, 讓幼鳥與幼獺借由練習、練習、再練習, 最終學會翱翔天空或悠游水中。

“風箏理論”是我從文化的觀察及實務中所體會出來的觀點。 它的概念是:父母都希望孩子們往高處走、往高處飛, 父母好比放風箏的人, 風箏好比孩子, 放風箏的人看到風箏越飛越高, 父母帶著興奮的心情說, “加油啊!孩子, 飛高一點, 飛往你夢想的世界。 ”另一方面, 卻又擔心風箏飛走了或失控了, 於是用手抓住繩子往後拉扯控制。

Advertisiment
當風箏飛得愈高愈遠, 快要失去控制時又趕緊說:“太高了, 危險!危險!不要再飛了, 萬一斷了線, 回不來怎麼辦?”這是否很矛盾呢?這樣孩子怎麼能夠獨立高飛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