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請管理好你的恐懼!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我們的家長通過嚇唬孩子們的方式以求保護孩子們不受傷害。 “不要自己在外面玩, 拐子佬(人販子)會抓你走的!”“不小心過馬路你就會給車撞死!”......這樣的警告隨處可見。

我不知道家長是否會認同一句話, 那就是“恐懼會使人喪失能力”。

一個人如果對某件事情心懷恐懼的時候, 不敢去嘗試某件事情, 其實是影響了他個人的能力。 當你為孩子提供帶有恐怖色彩的事實時, 你便逐漸剝奪了孩子在危險情況下做出安全回應的能力, 他們無法臨危不亂, 反而養成一種自動觸發恐懼的反應。

Advertisiment

這種反應會在面對危險的時發生作用。 結果孩子無法迅速、安全地做出反應, 因為他們已經被恐懼嚇得呆立原地。

艾德叔叔的觀點是:

“駭人聽聞的資料對孩子的安全教育起不了任何作用”

因為, 駭人聽聞的語句記住的是恐懼, 而不是清楚的資訊。 孩子們在危險的時候能夠做出恰當的安全回應, 是因為他們能夠記得起清楚的資訊, 而非父母的恐嚇。

我們一起看看一個關於“綁架”的案例, 一個母親如何將自己的恐懼情緒, 轉變為保護兒子的正面手段。

一個媽媽看了報紙上的一則報導“某女孩在商店門前被綁架”, 她對十歲的兒子說:

“我剛剛看到一則報導, 有個女孩子在一家商店前面被人綁架了!有個陌生男人拿走了她的腳踏車,

Advertisiment
說服她過去取車, 當時她身邊還有一個朋友在場, 這些壞人越來越倡狂了!你在這附近騎腳踏車太不安全, 即使跟朋友在一起也一樣!”

在我們沒有控制自身恐懼感、不考慮我們的言語對孩子有何影響的時候, 我們說出來的話往往跟這位媽媽所說的沒什麼兩樣。 但是, 如果她換一個方式跟兒子討論這個新聞, 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母親:淘淘, 假如你停好了腳踏車, 回來的時候發現有個陌生人拿了你的車, 你會怎麼辦?

淘淘:恩, 我會跟他說, 把車子還給我。

母親:可是, 如果這個陌生人告訴你, 他想給他的兒子買一輛跟你一樣的腳踏車, 所以不過是想仔細看看你的車子。 然後, 他請你到他身邊對他說明細節。

Advertisiment

淘淘:額, 既然他只是想看一看我的腳踏車, 因為他也想買一輛嘛, 這樣的話, 我應該會到她旁邊去跟他聊聊天。

母親:好, 我們用1分鐘來討論這個狀況, 我們以前講過, 面對陌生人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反應比較安全?

淘淘:不要太靠近他們。

母親:對, 要記得我告訴過你的, 陌生人對你微笑, 跟你打招呼, 這都沒有關係, 可是你接下來他們應該繼續往前走, 現在有個陌生人拿了你的東西, 還問了你一大堆問題, 他的行為不是一個陌生人應該有的舉動, 如果你回答了他的問題, 或者走近他身邊, 都不是什麼好主意。

淘淘:可是她拿了我的腳踏車呀!

母親:沒錯, 如果有個陌生人拿了你的東西, 你最安全的反應就是:咦, 事情好像不是很對,

Advertisiment
然後走開, 去找人幫忙。

淘淘:好比我可以對他說:喂, 馬上放下我的腳踏車, 可是如果他沒有放下我的車子, 我就跑開, 然後告訴別人嗎?

母親:沒錯, 做得很好, 這是更安全的方法。 你能讓我放心地知道, 以後我讓你騎車去商店的時候, 你會牢記這一點。

淘淘:沒問題, 媽媽。

在這個例子裡, 這位母親把自己的情緒反應, 轉變為保護兒子的正面手段, 她認清自己的恐懼感, 並且利用這種恐懼感提醒自己要告訴兒子保護自身安全的資訊。

這位母親並沒有把個人感受投入到這次活動中, 她沒有讓自己的情緒支配行為, 她花了一點時間思考。 然後, 她用“如果。 。 。 。 “式的問題作為開場白, 提出一個假設情況, 而非直截了當地當地把這件綁架的內容告訴兒子。

Advertisiment

從提出警告, 轉變為傳授特定的資訊和技巧。

前兩天艾德叔叔的一位朋友跟我說起一件事情, 他帶5歲的兒子坐地鐵去圖書館, 在地鐵出站的時候他的調皮兒子掙脫他的手自個跑開了。 當時人很多, 一眨眼他兒子就消失在他視線範圍內了。

這位爸爸的心臟開始劇烈地跳動, 他沿街邊跑邊喊孩子的名字, 這是非常恐怖的經歷。 然後, 等他終於找到孩子, 心中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 伴隨著些許的挫折和怒火, 這個爸爸生氣地打了兒子幾下, 怒斥:

“我在到處找你, 你跑哪裡去了?你知不知道你很有可能給人拐走或者殺掉!”

我確信你我身邊都有類似的經驗, 才不過一轉身便突然發現孩子不見了。 昨天我們知道,家長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管理好自己的恐懼情緒,這位爸爸的做法顯然不對(卻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會這樣做)。

昨天我們知道,家長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管理好自己的恐懼情緒,這位爸爸的做法顯然不對(卻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會這樣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