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晚餐太晚。 一些家庭要在晚上8、9點鐘, 甚至10點多鐘才進晚餐。 老人為了等兒子、兒媳們一起回家進餐, 儘管肚子已饑餓, 仍堅持忍受。 小孩子肚子餓了要吃飯, 爺爺奶奶總是說:“再等一下, 爸爸媽媽就回來了。 ”長此以往, 胃腸疾病自然難免發生。
二是比例失調。 一日三餐進食量的比例應當根據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及健康狀況而定。 一般來說, 早中晚三餐的比例應為3:4:3;如果晚上9-10時睡覺, 其比例應為4:4:2。 這樣既能保證活動時能量的供給, 又能在睡眠中讓胃腸得到休息。
三是營養過剩。 晚餐菜肴豐盛, 且多是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食物。
Advertisiment
晚餐中存在的問題嚴重損害人們的身心健康。 調查資料顯示, 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心絞痛、心肌梗塞、糖尿病, 與長期進食豐盛的晚餐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食物, 會使血脂的凝固性增強, 極易沉積在血管壁上, 促使動脈硬化和血栓的形成, 又可導致肝臟製造更多的低密度和極低密度脂蛋白, 把過多的膽固醇運載到動脈壁堆積起來, 造成“雪上加霜”的局面。 隨著年齡增長, 人體處理糖的能力下降。 每天的熱量供應集中在晚餐, 會加速糖耐量的降低, 加重胰島負擔, 促使胰腺衰老, 最終發生糖尿病。 而糖尿病和血管病變互為因果, 形成惡性循環。
進食後如果很快就上床睡覺,
Advertisiment
一項實驗結果表明, 晚餐過飽會使人在睡眠中常做噩夢, 久之引發失眠、神經衰弱等病症。 其原因是胃腸緊張而又過重的勞作, 會把大量資訊傳入腦細胞, 興奮的“波浪”擴散到大腦皮層, 促使中樞神經系統興奮、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