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容易流產的准媽媽如何安胎

自然流產是目前婦科臨床常見的病症之一, 發病率高達8-10%%, 而且近年有上升趨勢。 中醫認為, 腎主生殖, 若腎氣虧損, 則易引發流產, 那麼, 產前究竟應該如何進補?

生一個健康的寶寶是所有准媽媽的共同心願, 但是, 有的准媽媽天生體弱多病, 胎兒不易保住, 有的則已流產多次, 懷了寶寶後既開心又擔憂……讓我們聽聽專家對各種疑問給出的指點。

Alina28歲部門經理

我懷孕兩個月了, 但由於之前工作壓力大, 缺乏鍛煉, 所以身體一直比較弱。 婆婆怕我身體不好胎兒容易流掉, 所以建議我去看中醫來安胎, 想問一下,

Advertisiment
中醫安胎的原理是什麼?

專家釋疑:

要進行中醫安胎, 首先要明白何謂安胎。 安胎, 是指對胎動不安或有滑胎史的孕婦進行治療的方法, 可以有效預防流產。

由於母體有病、身體虛弱容易導致腎氣不足, 也易使胎氣不甯, 中醫尤其強調腎水的重要性———胎兒本是人體精與血相結合的產物, 逐月長大, 胎兒的經絡離不開腎水的養護, 腎水足而胎安, 腎水虧而胎動。 中醫素有“腎以載胎”的說法, 可見固腎對安胎非常重要。

Emma30歲職員

我剛懷孕1個月, 但因為我本身體質較弱, 老是傷風感冒, 所以婆婆和媽媽都很緊張, 她們準備了很多補品, 說是女人懷孕了一定要進補。 但婆婆說要以熱補為主, 而媽媽則說應涼補, 真不知道該聽誰的。

Advertisiment
另外, 服用中藥安胎會有副作用嗎?

專家釋疑:

中醫認為, 孕期服用中藥必須對症, 即使服用一般補養的藥物, 也應當平和適中, 與孕婦的體質相符。 陳教授說, 准媽媽在懷孕後不應濫用中藥補品, 尤其是那些大辛大熱的補藥, 不僅對胎兒和孕婦無益, 反而會加重妊娠嘔吐、血壓增高等症狀。 中醫認為, 孕後陰血下聚以養胎, 這會使准媽媽的身體處於一種“陰血偏虛, 陽氣偏亢”的生理狀態, 所以進補時要注意產前宜涼補, 多用苦寒藥, 比如黃芩就是一味具有清熱效果的中藥。 如果陰虛內熱的症狀較重,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滋養陰血的補品, 如銀耳湯等。

同時, 陳教授指出, 目前, 西醫對於安胎並無十分有效的方法, 多以補充黃體酮等孕激素為主,

Advertisiment
但這種方法可能會造成不良反應。 而中醫安胎, 是通過調理孕婦的臟腑、氣血及沖任諸脈, 使孕婦全身機能得到改善, 胎兒也就自然得以安養。 只要運用恰當, 對胎兒不會造成損傷。 服用中藥保胎後生養的孩子, 其智力和健康不會受到影響, 中藥安胎是沒有什麼副作用的。

Sophia32歲董事秘書

我在2000年懷了第一個孩子, 只有一個多月就流產了, 2002年時又懷了一個, 結果40多天的時候再次流產。 今年, 好不容易懷上了第三胎, 實在是害怕孩子又會保不住。 聽說中藥能安胎, 請問應該何時開始服用中藥, 需要堅持服用多久?

專家釋疑:

懷孕的婦女最需引起注意的就是腰酸, 中醫常以腹痛、下血、腰酸、下墜這四種症狀來判斷胎兒是否安全,

Advertisiment
如果准媽媽出現陰☆禁☆道出血、腰酸、肚子痛等情況, 應馬上去醫院就診, 並服用安胎中藥。

如果是習慣性流產者, 則應該在懷孕之前就進行中藥調理來預防流產。 如果初次流產發生在懷孕一個多月之後, 那麼再次懷孕的准媽媽們應堅持服用中藥兩個月以上, 並定時複診以觀察寶寶的情況。

中醫安胎是根據中醫婦科理論, 對妊娠腹痛、胎漏、胎動不安、滑胎、胎萎不長一類可安之胎實施預防和治療, 以期達到未孕先防、孕後及早安胎的一種綜合療法。 腎為先天之本, 主生殖, 脾為後天之本, 主氣血生化, 因此, 益腎健脾是安胎的基本方法。 其中, 黃芩和白術屬於安胎聖藥。 此外, 清代名醫張錫純有一副保胎名方,

Advertisiment
名為“壽胎丸”, 即為這一基本治法的體現, 也是安胎的常用中藥方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