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讓爸媽忽略的小兒疾病 中耳炎

中耳炎對寶寶來說, 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疾病。 62%的1歲以內的寶寶曾患急性中耳炎, 3歲以內的比例竟達到了83%。 但是由於寶寶還小, 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不適症狀, 因此很多的爸媽會誤以為孩子只是感冒發燒而哭鬧, 這樣一來就耽誤了孩子最佳的治療時間, 所以, 今天聞康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容易讓爸媽忽略的小兒疾病, 中耳炎。

Advertisiment

寶寶為什麼容易患中耳炎

因為連接寶寶耳部和鼻部的咽鼓管具有“短、平、直”的特點, 加之寶寶免疫力較差, 容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 感染時病毒和細菌通過咽鼓管逆行進入中耳, 就會誘發中耳炎。

瞭解中耳炎的常見類型和症狀特點, 有助於幫媽媽儘早發現寶寶的中耳炎症狀, 給寶寶及時有效的護理和治療。

又燒又疼的急性中耳炎

>>>>

典型特徵:發燒、耳朵疼

如果寶寶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高燒和劇烈哭鬧, 就要考慮是否患上急性中耳炎的可能了。

Advertisiment

對於小寶寶來說, 沒有辦法說清楚自己哪裡不舒服, 加之很多時候寶寶是因為先感冒之後才誘發中耳炎的, 可能會被當做感冒來治療, 而延誤中耳炎的治療。 因此, 以下可能反映寶寶患上急性中耳炎的小症狀, 媽媽一定要留意。

不明原因發燒38℃以上, 採取治療感冒的措施3天, 症狀仍不緩解。

寶寶總是左右搖頭, 或是不停用手摸耳朵。

寶寶晚上持續哭鬧, 無法入睡。

耳朵裡流出黃色黏稠液體, 或是早上起床時發現寶寶耳朵周圍有乾燥的黃色固體物。

導致聽力下降的滲出性中耳炎

>>>> 典型特徵:寶寶出現聽覺障礙, 跟他說話時, 反應明顯遲鈍

口鼻炎症導致寶寶耳管功能下降, 鼓膜內部出現滲出液並積存,

Advertisiment
從而引發滲出性中耳炎。 滲出性中耳炎容易出現在中耳炎治療後期, 因為耳朵內出現積液導致耳塞, 聽不清楚聲音。

滲出性中耳炎一般不會出現耳朵疼的症狀, 也不會發燒, 因此比較容易被忽視。

中耳炎應如何治療和護理

>>>>

感冒後要提防急性中耳炎

感冒後, 細菌病毒從鼻子口腔進入耳朵引發炎症, 就可能導致急性中耳炎。 因此, 寶寶一旦患上感冒, 一定要及時治療, 並注意觀察寶寶是否出現急性中耳炎的相關症狀。

>>>>

要配合醫生完成整個療程的治療

滲出性中耳炎很容易在急性中耳炎將要治癒的時候發病。 這和父母看到寶寶症狀好轉就擅自停藥, 沒有按照醫囑完成整個療程的治療有很大關係。

Advertisiment
因此, 如果寶寶需要抗菌素治療, 就一定要堅持給寶寶按療程用藥。 即使急性中耳炎的症狀已經消失, 也不能放鬆治療。

>>>>

耳朵流膿一定要勤清理

耳朵流膿時, 媽媽可以用濕的紗布輕輕地幫寶寶擦拭乾淨。 如果耳朵持續流膿, 用抗菌素治療也沒有改善的話, 就需要切開鼓膜排膿了。 媽媽不用過於擔心, 排膿時一般只需要在鼓膜上切開1-2mm的小切口, 通常2-3天就痊癒了。

>>>>

濕毛巾冷敷可以緩解耳朵疼痛

把毛巾在冷水中浸濕, 然後要擰得很幹之後, 再敷在寶寶的耳朵上。 冷敷時不要把寶寶的耳朵弄得太濕、太涼。 如果疼痛劇烈, 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滴耳液緩解疼痛了。

綜上所述, 由於寶寶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不適症狀,

Advertisiment
因此作為爸媽的當看到寶寶又哭又鬧時, 千萬不能武斷地認為自己的寶寶是在鬧氣, 首先要看一下自己寶寶的體溫,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時, 小編還是建議帶寶寶去醫院為妙。 因為孩子的事情沒小事, 不要耽誤了寶寶的最佳治療時間。

相關用戶問答